曹丕的名声为什么不好 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争到底是什么样的
- 中文名:曹植
- 别名:曹子建、陈思王,陈王
- 字号:子建
- 国籍: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豫州沛国谯县
- 出生日期:192年(壬申年)
- 逝世日期:232年(壬子年) 职业:南中郎将、征虏将军
- 主要作品:《七步诗》《白马篇》《洛神赋》《七哀诗》《飞龙篇》
- 主要成就:诗歌史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人;完成了乐府民歌到文人诗的转变,推动了文人五言诗的发展
- 王爵:鄄城王、东阿王、陈王
- 谥号:思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曹丕和曹植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世人对曹丕的印象大都是不好的,曹植的一首《七步诗》,让他背负了几千年的骂名。另一个让他臭名远扬的根源,是一部《世说新语》的小说。人们对曹丕最初的印象,主要根源就是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这部小说。
《世说新语》中的曹丕就是个卑鄙、无能、残忍的小人。那么刘义庆是何人呢?
刘义庆,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宋武帝刘裕的侄子,南朝宋文学家,也是西汉楚元王刘交的后人。曹丕篡汉建魏,说白了夺的是刘家的江山,虽说两人跨距多个朝代,时间跨度二百余年,但对于精通文史的刘义庆来说,对汉献帝禅位曹丕耿耿于怀。
曹丕
虽说《世说新语》写的都是历史上存在的真人真事,但毕竟是一部小说,不是史料,不足为信,就像《三国演义》里很多剧情都与史实大相径庭。
《世说新语》,说曹丕用毒枣害死了弟弟曹彰也是无稽之谈,《三国志》《魏氏春秋》《资治通鉴》都记载是曹彰暴病而亡,若说《三国志》替曹丕篡改历史可以理解,可《魏氏春秋》、《资治通鉴》考证的是不会做假的。
很多人都认为,在争夺世子之位时,曹丕用了很多不光彩的手段。其实,双方都有智囊团,比的是智慧。再说,曹操那么睿智老道的政治家,看人的眼光还是有的,特别是自己的儿子,人们一向都是同情弱者。
如果是曹植做了皇帝,也许评价就该反过来了。实际上,认真去了解一下历史就会发现,曹植除了文学的造诣好一些,其它方面是没法和曹丕相提并论的,甚至说,曹丕的文学也不比曹植弱。
曹植
能力是最好的证明
我们常说,能力是关键,没有能力一切都无从谈起。曹丕不可能靠耍手段来争未来的帝王之位,事实证明,在魏文帝这个位置的七年间,曹丕的政绩还是很出色的,无论是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
所以,当初,曹操选曹丕做世子,嫡长子并非是决定因素,谋求宏伟大业的曹操一定会选择有能力的人来继承自己的事业。长子曹昂为救曹操战死以后,曹操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曹冲的身上。
曹冲是个天才少年,心地仁爱,见识通达,深得曹操喜爱,若不是早早夭折,世子之位应该是非他莫属。因为曹冲的死,曹操对曹丕说过:“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这句话就说明曹操心里已经认定曹冲是世子的人选。由此看来,曹操并不是很在意嫡庶之分,看中的还是能力。
曹操
曹丕文才出众
在众人的心目中,都知道曹植是一个文学大家,却忽略魏文帝曹丕的文学历史地位,建安文学“三曹”地位也不是曹丕自封的。
曹丕自幼也是熟读《四书》、《五经》、通晓诸子百家之言, 曹丕的文学成就卓著,存诗40余首,辞赋30篇,《黄览》100卷,《列异转》3卷。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艺理论批评的开山之作,而他的《燕歌行》亦是中国文人最早的七言诗。
西晋著名史学家陈寿对曹丕的评价是: 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
曹丕的军事才能
曹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能够文韬武略,曹丕就做到了。曹丕幼年的时候,就开始习武了:余时年五岁,上以世方扰乱,教余学射,六岁而知射,又教余骑马,八岁而能骑射然没矣。
曹丕十岁的时候,就跟随曹操上了战场。对于一个十岁的孩童来说,早早接触这样的环境,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长期的习武练剑,征战南北,让曹丕练就了好体魄;战场上的磨练,让他对战争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多年来在曹操身边耳濡目染也让他懂得了很多用兵之道,学会了如何分析战场形势。
多年的征战,让曹丕武艺更加精进,和剑术高超的奋威将军邓展较量也能占据上风。众人面前邓展哪肯输给曹丕,结果再战还是输了,比武不光是比武艺,还要比战术,而曹丕是很有谋略的。虽说这只是酒席间的较量,用的是甘蔗,不同于战场上的真刀实枪,但这也说明了曹丕上战场可以堪当重任。
曹丕的威望
威望这个无形的实力,有时候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曹丕的威望,是来自于多方面的。在世子选择上,曹操一定会考虑到这些。
1.嫡长子身份的天然优势
在曹昂战死之后,曹丕就成了曹操的长子。虽说曹操本人不是很看重嫡庶之分,但封建时代对继承人,都有着很严格的礼法要求,那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这在大量的影视剧中都存在,大家对此都有了解。
从这一点上来看,即便是曹昂在世,曹丕也是有条件争取的。曹昂虽说是长子,但他毕竟不是嫡子,而曹丕是名副其实的嫡长子,这一点毋庸置疑。这样的身份无疑也是助了曹丕一臂之力,因为后来很多事情的发生,人们都是用“嫡长子”这个身份来影响曹操。
在立嗣的问题上向来都是慎之又慎,封建礼法是天下人的行为规则,违背了就是逆道而行,最后只会招来更多的祸害。所以,曹操在世子选择上听取了贾诩的建议,贾诩非常果断选择了曹丕: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崔琰,曹操的谋士,为人刚正不阿,深得曹操敬重,后被人诬陷,曹操多疑降罪赐死。在世子的选择上,他也是力挺曹丕: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要知道,曹植可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这么做,完全是光明磊落君子所为。他的那句“五官将仁孝聪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曹丕的为人并不是后世说的那样不堪。
2.曹丕的性格
性格决定命运,很多时候真是这样。我们姑且不说曹操只是有想法立曹植为世子,哪怕就是真的决定立曹植为世子,以曹植的个性和一贯表现来看,最终时刻难也免不被曹操舍弃,因为曹操要的是能够传承事业之人。
曹丕是个懂得自律与自省的人,这让他的路越来越顺畅。早期的曹丕应该说比较贪玩,喜欢游猎,对此,崔琰曾写信劝诫过他:
世子报曰:昨奉嘉命,惠示雅数,欲使燔翳捐褶,翳已坏矣,褶亦去焉。后有此比,蒙复诲诸。
曹丕看到劝诫书,意识到自己问题,诚心接受建议,并且希望以后继续得到指正。或许,崔琰看中的就是曹丕的这种品质,才会竭力辅佐他。
曹丕与曹植两个人都喜欢饮酒,但曹植喝酒常常误事,而曹丕要有节制的多,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而耽误事。曹仁被关羽围困,需要魏国派兵去驰援。曹操本想让曹植领兵前去,让他有表现的机会,可他不争气:植醉不能受命。想来曹操也是失望的。
有史料记载,曹植的醉酒是曹丕借饯行之名故意所为。要知道曹植也是个成年人,应该知道自己担负的使命有多重要,怎还能有心思喝醉酒,自己做事不慎就怪不得别人了。
和曹植比起来,曹丕稳重谨慎的多,很少犯错。曹丕十岁就随父上战场,很清楚战场的残酷,宛城之战中亲身经历了兄长战死,以他的聪明,自然能够明白,战败的原因是曹操的大意造成的。他也懂得有些错误是不能犯的,否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曹操面前,曹丕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父亲的重视。而曹操喜欢曹冲是显而易见的,在曹冲夭折后,曹操又表现出了对曹植的欣赏,这无疑会给曹丕带来压力。
一直处于这样的环境,让他时时存有危机感,这倒让曹丕养成了谨慎稳重的性格,做任何事情都会三思而后行。
但曹植却不同,曹植文人狂的特性很明显。这种特征,不仅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中体现出来,还表现在他对法度的无视。夜闯司马门,惹怒了曹操。正是因为这件事,曹植失去了争夺世子的机会,还害死了公车令。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难道还有怪别人的阴谋。
曹丕的谨慎稳重和曹植的放荡不羁,哪个更适合担当重任,曹操自然是明辨是非,连自己都管理不好的人,曹操怎会相信他能治理好国家呢。
-
把粮草放在固定地方肯定会受到曹操偷袭 袁绍为什么还将粮草放在乌巢 2024-01-14
-
在乱世中志士们都挑选自己的君主 诸葛亮为什么会选择刘备 2023-12-28
-
汉中之战结束后 刘备这边到底损失哪些武将 2023-12-27
-
关羽如何不靠武功实现从武将到“武圣”的蜕变 2023-12-09
-
《三国志》中赵云和《三国演义》的赵云有什么不同 2023-12-19
-
为什么后世很多人对田豫不熟悉?他为曹魏做了哪些贡献?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