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朱翊钧亲自册立的皇后,为何人称"酒鬼皇后"
- 本名:朱翊钧
- 别称:万历帝
- 所处时代:明朝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北京裕王府
- 出生时间:1563年(嘉靖四十二年)9月4日
- 去世时间:1620年8(万历四十八年)月18日
- 主要成就:万历中兴;平定宁夏、播州叛乱;万历援朝战争;征收矿税银等
- 年号:万历
- 庙号:神宗
- 谥号:显皇帝
- 陵寝:明定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喜姐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一般而言,中国古代的皇后扮演得都是“恭谨慈爱”的“国母”角色。能担当国母之人,容貌并非必要条件,德行或许更重要。即使没有什么德行,也必须装作有德行。而明朝万历皇帝的正妻——孝端显皇后王喜姐,就是这样一位善于隐藏自己恶行的皇后。
王喜姐出身并不算特别高贵,是杭州余姚人氏。万历五年(1577)正月,万历生母李氏亲自做主为儿子选皇后,最终选定了雍容华贵、举止贤淑的王喜妹。第二年,年仅十三岁的王喜姐与朱翊钧正式举行大婚仪式。
王喜姐年纪虽小,但行为举止无可挑剔,让婆婆李太后赞不绝口。然而权臣张居正却认为,王喜妹年纪是不是太小了,而且从她身上,总能感受到一些异样。
从1578年开始,王喜姐坐镇中宫42年,地位岿然不动。然而王喜姐并不是万历最喜欢的嫔妃,他最钟爱之人是郑贵妃。同时,王喜姐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导致身体状态欠佳,只为万历生了一个公主。相反,郑贵妃却生了万历最喜欢的儿子——福王朱常洵。
面对强势的郑贵妃的步步紧逼,王喜姐却选了以退为进,她以三种手段,稳住了自己的中宫的地位,击退了郑贵妃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首先,她成了皇长子朱常洛的保护人。与万历一样,朱常洛都是宫女所生。对于朱常洛的生母,万历并不算喜欢。因此,万历也特别不喜欢朱常洛,迟迟不让他出阁读书。因此,朝臣们屡次上表,要求尽快立朱常洛为太子,然而万历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而这次争端也被称为“争国本”。
当时明朝举国都同情朱常洛,认为是郑贵妃以及福王的原因,才导致其迟迟不能成为储君。甚至有人认为,郑贵妃会对朱常洛不利。就在这时,王喜姐皇后多次帮助朱常洛,帮他渡过难关,因此朝臣们皆将王喜姐视为贤后。在文人的吹捧下,王喜姐成为恭谨孝慈的国母典范,与不守规矩的郑贵妃形成鲜明对比。就这样,王喜姐的地位更稳固了。
此外,王喜姐才采取了第二个手段,那就是尽量争取李太后的欢心。万历在历史上名声不是特别好,但是他的孝心还是有口皆碑的。由于王喜姐受到了李太后的喜爱,因此只要太后不死,其皇后地位就稳如磐石。
第三种手段,那就是不争。在宫廷斗争中,皇后、嫔妃就容易因“娇妒”而被废。因此,王喜姐对于郑贵妃的蓄意挑衅,总是予以无视
对于后宫嫔妃来说,皇帝的临幸是天大的好事,然而久在深宫的王喜姐却故意拒绝万历的临幸。在明末李长祥所著的《天问阁集》中,曾记载一名刘姓宫女的见闻:
万历每次临幸王喜姐,必须先奏请李太后。然而王喜姐总以国务繁忙为由,请万历临幸他宫。因此,万历很少驾临她的坤宁宫。
为此,许多朝臣竟为王皇后抱打不平,说万历蓄意冷落王喜姐。工科给事中王德完甚至上书,“警告”万历不要对她不利。首辅沈一贯也劝谏万历:“京城中一直有人说,郑贵妃要谋害王皇后”。
由此,万历皇帝一边为自己辩白,一面与王皇后一起秀恩爱,专门找几天同食同寝,试图堵住天下的汹汹之口。无形间,王喜姐的中宫地位也稳固了。
正所谓“不争为争”,王喜姐不仅稳固了地位,成为中国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后。同时,王喜姐还在正史中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57岁的王喜姐去世,仅仅五天后万历皇帝也病倒,并在同年七月死去,两人合葬于定陵。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一些明朝笔记中,王喜姐的形象似乎并没有那么好。不知从何时起,王喜姐便染上了酗酒的毛病,每天都要喝,喝醉了就会发酒疯。据明朝太监所写的《酌中志》记载:
“中宫孝端王娘娘,好酒,其管家婆老宫人及小宫人,多罹捶楚,死者不下百余人,其近侍内官亦多墩锁降谪。”
王喜姐在坐镇后宫期间,竟因发酒疯,杀害了百余名宫女,其残忍可想而知。很显然,王喜姐是将自己受到的屈辱和压力加诸于下人身上,她的“大度和慈孝”,很可能是装的。由于文官对王喜姐很有好感,因此没有记录她的恶行;而作为受害者的宫人们,却用第一手资料,揭示了王皇后的本性。
1958年,定陵被发掘,万历和王喜姐的遗体重见天日。8年后,万历和王喜姐被群众拉到街头焚烧,从而被挫骨扬灰。
-
张献忠培养的四大猛将分别是谁?都是什么下场 2024-01-02
-
蓝玉、胡惟庸、李善长一起造反的话,有机会能扳倒朱元璋吗? 2023-12-31
-
嘉靖皇帝为什么会沉迷修道?原因是什么 2024-01-08
-
严嵩为什么要与太子朱载垕作对?原因是什么 2024-01-09
-
伴君如伴虎,四位大臣辅佐皇帝只有一人善终 2024-01-04
-
张居正为什么会被抄家灭族 张居正改革都包括哪些方面 2024-01-06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