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启是明主还是昏君
- 中文名:姒启
- 别称:夏启、帝启、夏后启、夏王启
- 国籍:中国(夏朝)
- 民族:华夏族
- 职业:夏朝君主
- 主要成就:建立夏王朝; 中国历史上帝位“世袭制” ; 甘之战
- 政权:夏朝
- 父亲:大禹
- 在位时间:公元前1978年-约公元前1965年
据说夏禹像唐尧、虞舜一样,准备将天子位禅让出来。大家推荐皋陶为接班人,皋陶曾经掌管刑狱工作,是司法机关的最高领导人,可是皋陶还没有接班就去世了;后来大家又推荐伯益为接班人,在上一节故里说到,伯益曾经协助大禹一起治水,是后世秦朝王室的祖先,因为治水有功,舜帝任命他掌管山泽、调驯鸟兽的官员,此外伯益在发展畜牧业生产方面有极大贡献,据说畜牧业就是他开创的。按理,伯益在夏禹去世后继任天子位,可是为什么后来大禹的儿子夏启却成为天子了呢?别着急,让读史君慢慢为你讲述。
皋陶
通过前面的故事,我们知道,在尧、舜时代,部落联盟首领的更替采取的是禅让方式,什么叫禅让?就是上一代首领退休后,首领的位置并不是留给直系后代的,比如说儿子、孙子等,而是由部落共同推举人选,并经过严格考察后,认为品德、能力都适合做部落联盟首领后,上一代首领才正式将位置让给下一代首领,这也是私有制国家出现之前,“公天下”推选领导人的方式,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吻合的。我们同时也知道了,在新石器时代后期,部落联盟首领利用手中的权力占有了原本属于公众的财物,部落内部成员开始出现贫富分化,有了贵族与平民的差别,而部落战争与冲突中失败的一方,被俘的成员就成为了奴隶,于是阶级出现了,与此相伴而来的就是私有制的出现。占有更多财物和资源的贵族们就希望独揽权力,就不希望禅让制这种领导人推举方式的继续存在,于是领导人世袭制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夏启就是破坏禅让制,采取世袭制的第一人。世袭制的出现,表明古代中国由“公天下”走进了“私天下”,天下为大家共同所有变成了由少数人所占有,政治权力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夏启
其实在夏禹在位时,已经出现了权力集中的苗头,读者们还记得夏禹继位后在涂山召开诸侯大会的往事吗?防风氏开会迟到,夏禹为了威慑四方诸侯,借此将防风氏杀掉了。
夏禹虽然指定了伯益为天子继位人,却让儿子启参与治理国事。启非常聪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民众中间树立起了很高的威望,而伯益做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人们也渐渐淡忘他以前的功劳。禹死后,启就真地行使起王权来了。四方诸侯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十分不满,跑回自己的部族东夷族,召集军队对启发动了进攻,夏启早有准备,在其他部族的帮助下,打败了东夷部族的进攻,伯益被杀死。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钧台(今天河南禹州)举办了盛大的国宴,正式宣布继承天子位。这样禅让制被世袭制正式取代了。
由于禅让制让四方诸侯都有机会成为天子,世袭制却让天下成为一家人的,这自然引起了一些部族的不满,有扈氏公开站出来反对夏启成为天子,要求夏启恢复禅让制。于是双方部族在甘泽发生激烈的战斗,战斗的结果是有扈氏部族失败了,他的部族成员全部被罚做奴隶。
据说夏启和有扈氏本是同姓,双方的战斗并不止一次。在前几次战斗中,夏启战败了,夏启觉得自己德行不够,民心基础不牢靠,于是严于律已,过着粗茶淡饭的俭朴生活;他还尊老爱幼,任用贤能。在民众支持下,他再次出兵,攻灭了有扈氏,巩固了王位。
夏启灭有扈氏
夏启打败有扈氏后,自认为王权在握,天下稳定,于是露出了本来面目,生活变得腐化起来,整日饮酒作乐,欣赏歌舞,出外游猎。传说他曾创作了名为《九韶》的大型乐舞。
夏启年老时,他的五个儿子激烈地争夺着继承权。小儿子武观(一说为幼弟)因为争得最凶,启就将他放逐到黄河西岸(今陕西义带)。武观聚众反叛,启派大将彭伯寿带兵将他打败,并押来见启,武观只好认罪服输。不久,启因为荒淫过度而病死,死时大约78岁,做了39年天子。
家天下因为频繁的权力斗争变得非常不稳定,所以夏朝第三代天子太甲的时候,夏朝的天下被外族夺走了。
-
夏朝君王姒廑是怎么死的,解析夏朝君王姒廑的死因 2023-12-09
-
夏桀是怎样得到妺喜的?妺喜又有哪些个人爱好 2023-12-09
-
夏朝皇帝姒皋是谁的儿子? 2023-12-09
-
妺喜是谁? 夏桀的王后妹喜生平简介 2023-12-11
-
历史上有纯狐这个姓氏吗?夏朝第一美女纯狐氏的故事 2023-12-09
-
山海经笔记丨夏朝天子的海外之行 2023-1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