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黜?真相是什么
- 中文名:爱新觉罗·玄烨
- 外文名:The Kangxi Emperor;Kayser King
- 别名:康熙帝;恩赫阿木古朗汗
- 国籍:中国(清朝)
- 民族: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 出生日期: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
- 逝世日期: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 职业:皇帝、政治家、战略家
- 主要成就:蠲免赋税、发展经济
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主要成就:收复台湾,开府设县
抵制沙俄侵略,大败准噶尔汗国
编修文化典籍 - 代表作品:《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等
- 年号:康熙
- 庙号:圣祖
- 陵墓:景陵
- 前任: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
- 后任: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
-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名人小编带来的康熙为什么会两次废黜的文章。
公元1708年,正值康熙四十七年。在康熙巡视塞外返回的途中,发生了一次事态严重的随行召见。参与巡视的文武大臣和诸位皇子全部聚集在布尔哈苏台行宫,跪听康熙帝悲愤交加的陈述太子所犯之过。根据史官记载康熙不间断的骂了皇太子足足700多字,训斥了太子胤礽不但杀戮侮辱王公大臣、还独断专行纠集党羽等等,在这些年里自己屡次包容他不遵守祖宗家法,不听他的教导等行为,却屡教不改。最后康熙甚至扑地痛哭“生而克母,此等之人古称不孝”。之后康熙命人回京之后立即诏告天下废斥皇太子。康熙之所以如此气愤是因为他发现胤礽竟然划破狱长偷窥自己,这一行为在当时有明显的弑君之嫌,按罪是要被杀头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康熙并没有杀掉胤礽反而恢复了其太子身份,是什么让康熙选择再次包容胤礽。讲到这就不得不提胤礽的母亲了。
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氏是康熙皇帝的发妻,在产下胤礽后随即难产离世。对这个儿子康熙帝充满了关爱,甚至不顾祖宗礼制,在胤礽还不满两岁遍破例将其封为皇太子。而这一切都是出于对已逝皇后的爱。说到这康熙和这位皇后的结合,完全是出于政治考量,但两人却情投意合,恩爱无比。据悉赫舍里氏因难产离世康熙命人逾越礼制将其子宫也就是棺材安放在康熙皇帝所居的乾清宫,据专家称乾清宫为历代帝王停灵之所,有记载称停留在乾清宫的皇后只有赫舍里氏一人。而一般情况下后宫嫔妃停灵的地方则是紫禁城外景山东侧的吉安所。足见赫舍里氏在康熙心中位置之独特。这不由得更让人好奇了,她是怎样一个女人,能得到康熙帝如此情深似海的对待。
我们知道康熙登基时仅有八岁,年幼的他面对当时四大辅政之臣处处受限制,尤其是嚣张的鳌拜,根本不把这个小毛孩放在眼里,常常无视皇权、做出一些违背康熙意愿的决定。而其他几位中遏必隆是个墙头草,事事附和鳌拜,索尼直接是称病不出、将自己置身事外。而苏克萨哈直接在与鳌拜的斗争中被铲除。面对鳌拜一家独大的局面,孝庄皇太后想出了一个牵制之策,让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做皇后,同时封遏必隆的女儿为妃。这样一来索尼和遏必隆的立场一下转到了康熙阵营,并且三大辅臣利益相冲突,为康熙稳固阵脚提供了有利时机。
因着赫舍里氏的入宫,让康熙得以提前亲政。而赫舍里氏性格温柔又不失主见也让康熙愿意与之亲近,两人的相处非常融洽,在康熙铲除鳌拜以及平定三藩的过程中赫舍里氏及其家族都给与康熙以最大的支持。作为“贤内助”赫舍里氏颇具才干,将后宫治理井井有条,让康熙能够专心处理前朝事务,两人的感情在康熙成长的过程中愈加深厚。本是政治婚姻却恩爱至此是让人意想不到的。只可惜他们的一个孩子不幸夭折,而在第二胎赫舍里氏又难产而逝。对此康熙非常悲痛,将对之的感情都加注在这个年幼的儿子身上。所以我们看到康熙对胤礽是一再的包容,康熙希望经历被废之后这个太子能够“吃一堑,长一智”已经好好反思过自己,只是让康熙没想到的是胤礽回到朝廷之后死性不改,甚至比之前更甚,在以前的太子党被康熙清理掉之后又重新集结了一拨人,更加大张旗鼓的发展自己的势力。最终康熙第二次将他废除,并且终身监禁起来。
在帝王之路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利益的权衡交错,然而在康熙帝对这个太子两立两废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帝王的深情。
-
年羹尧为什么要杀孙嘉诚?原因是什么 2024-01-15
-
乾隆皇帝和大姑娘坐轿的故事 2023-12-12
-
乾隆皇帝夜走野兔岭的故事 2023-12-13
-
孝献皇后是什么人?中国最后一位独立谥号的皇后 2024-01-05
-
雍正为什么要杀年羹尧跟岳钟琪?原因是什么 2024-01-09
-
九子夺嫡中最"狠"的谋士,王掞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2024-01-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