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魏忠贤没有死的话 明朝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魏忠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说到我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几位大太监,“九千岁”魏忠贤绝对是读者朋友最为耳熟能详的角色之一了。
据明代吕毖所著的《明朝小史》记载:“举朝阿谀者俱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首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字面上的“九千岁”实际体现了魏忠贤处于皇权垄断上离皇帝最近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凌驾于众生。
提起魏忠贤,自是众说纷纭。那么“九千岁”到底是加速了明帝国灭亡的祸国宦官还是明朝后期为数不多的“救命稻草”呢?
目前网络上最主流的两种说法,其一:魏忠贤独揽朝政,蒙蔽圣听,败坏朝纲;其二:东林误国,“忠贤若在,时事必不至此。”笔者从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见解。
一、东林党与阉党,谁才是祸根?
一个王朝走向末路,绝非一朝一夕之间。
这要从明朝中后期加重的党争现象说起。各地方官员为了争取利益拉帮结派,在庞大的政府机构中形成近乎独立的政党,他们以争取共同利益为核心,动用一切手段,排挤、打压和反对与其意见不合的其他官员。
后来演变成:代表江南士绅集团利益的东林党;同乡同族官员报团取暖的齐党、浙党、楚党、和以宦官集团为首背后代表皇权的阉党。
魏忠贤作为阉党领袖,他代表着皇权,是皇帝的“天子家奴”。这自然与代表着南方商人利益的东林党水火不容。
所以说,无论魏忠贤有多贪,搜刮民脂民膏也好,打压士大夫阶层也罢,还是各地的修生祠、血腥手段排除异己,这些无一不是在当时的天启皇帝的默许下实施的。
党党相争,实则是泥腿子出身的皇族、勋贵、宦官和世代传承的士绅集团的资本家们之间的较量。与其说党争,倒不如说是残酷的阶级斗争。
举个简单的例子:明朝万历年间的矿监税。
此税一出,就遭到了东林党的狂轰滥炸。东林党大肆批评“矿监税是皇帝在与民争利!”敢问此税争的是谁的利?矿监税侵犯的是矿场主也就是资本家的利益,何来与民争利?
我们来看魏忠贤和他的阉党又是怎么做的呢?
收盐税、茶税、矿税、海税;收垄断官商、大走私犯、倭寇的税;减少北方农税。
看似横征暴敛,贪婪成性。实则从一定程度上给了穷苦农民一条活路,并且基本上足额发放了九边军队的军饷,减少了军饷拖欠的现象,又从根源上稳定了军队。
东林党主张减税,但减的是己方利益阶层的税。明朝后期国家财政崩溃,东林党又主张给穷人加农税,造成了大量活不下去的农民揭竿而起,全国各地民变、起义,加快了大明的灭亡。而魏忠贤作为一个“政治流氓”,专门搜刮大小商人,剥削士绅集团,却没给农民增加负担。
所以,铲除魏忠贤事小,国家财政问题事大。于国而言,相比于魏忠贤的所作所为,恐怕是东林君子的做法对当时的局面造成了更坏的影响。
二、九千岁到底是忠是奸?
聊完财政问题,我们深入分析魏忠贤到底是不是一个好人。
世人多以魏忠贤把持朝政为由,来断定魏忠贤是奸臣,这种说法是不够中肯的。
明朝天启四年以后,明熹宗重用魏忠贤对东林党人进行严厉打击,这个恐怕不能完全说成是受魏忠贤操纵愚弄的结果。
当时的明朝处于特殊时期,全国各处民变、兵变,朝堂里东林党还在吵来吵去,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天启皇帝万分头疼,但也狠不下心辣手整治。
同年,东林党杨涟等人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要置魏忠贤于死地,恰好让此事发生转折。说起来这又是东林党吃饱了没事情干,本来那时魏忠贤并不算太嚣张,而杨涟等人却已如打了鸡血一样,将之看成似乎比努尔哈赤还要可恶的对象,咬牙切齿罗织罪行,非要灭之后快。
天启皇帝当然不愿意魏忠贤被处死或流放,而魏忠贤为了保命也要全力反击。这样一来,就促成了天启皇帝加大了魏忠贤的权力,让他去对付东林党。
原先狠不下心来做的事情,魏忠贤全给做了,天启索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魏忠贤去顶着巨大的舆论压力和无数骂名去把东林党的清流压制下去。但可以说东林党被打下去的结果,绝不是天启因为怠政让魏忠贤操纵的结果,而多半是相反,是魏忠贤被天启皇帝和部分反对东林党的文官利用的结果。
可见魏忠贤只是给天启背黑锅的,这样的例子在明朝还有很多。
也有人说魏忠贤残忍狡诈,心狠手辣,目不识丁却通过阿谀奉承上位。
天启皇帝如此有能力的一个人怎么会重用一个大字不识的魏忠贤?
考虑到是东林党害死了魏忠贤,明史又是东林所写,那么魏忠贤的故事会不会是东林党故意为之呢?试问:一个司礼监秉笔太监却大字不识,仅仅因为客氏美言就能入天启法眼?可见魏忠贤、天启被污蔑之深。
笔者推测更有可能的是:魏忠贤因为有能力所以做到秉笔的位置,而后在天启皇帝的默许下打压东林,严重触犯了东林士绅集团的利益,于是东林害死了天启,害死了魏忠贤。
天启皇帝23岁死于落水后的风寒,和正德皇帝正当年富力强之际死于落水何其的相似?这些阴谋的背后,是一个无比庞大的文官集团。
话说回来:从魏忠贤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这一点来看确实算是奸臣;但是他忠于皇帝和国家,也能算是个忠臣;并且他在位期间能保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不出大错来看,他又是个能臣。
三、魏忠贤不死,历史会是另一种结局吗?
也有不少人认为:九千岁不死,可给大明续命几十年。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魏忠贤在位期间,整个大明朝的内部问题是非常稳定的,基本上没出什么大事,一些小规模的民变和兵变都“完美”地解决了。而对于辽东与建州女真的战事,缺乏政治眼光的魏忠贤非常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所以从来不会像传统明朝制度那样,文官指挥武将,外行指挥内行。
而是把军事权力放心的交给了下面的武将,可以说是一个比较称职的领导。
在贪污腐败方面,魏忠贤还算是比较有原则的,基本不拿国家的钱中饱私囊,就是贪污一点也是搜刮大财主的钱。
从这几点看来,人家魏忠贤着实被那些写史书的清流们给添油加醋了一番,不过自古胜者为王败者寇,阉党失败了,必然会被涂上一身的黑。
所以,“忠贤不死,大明不灭”的说法还是缺乏依据的。
魏忠贤毕竟没有那么大的才华和魄力,在明朝末年,天启、崇祯两朝的乱局下,魏忠贤更像是扮演了一把刀的角色。皇帝才是背后持刀的人,当皇权不再需要这把刀,魏忠贤就是第一个牺牲品。
与其说“忠贤不死,大明不灭”,倒不如说是“天启不死,大明不灭”。
小结:
魏忠贤贪污受贿、残暴阴险,他是个小人我们无法否认。但是在农民起义,后金扣关,党争不断的时代背景下,是他提出征收矿税商税,不向农民要钱,把手伸向了士族和商人,用以维持军饷,稳定国家。
魏忠贤与他的阉党的确迫害忠良、为非作歹,但于国家而言,未必是坏事,事情要从多个方面论证。所谓“好人办好事,未必与国有利,坏人办坏事,未必与国有害。”
历史人物往往不能用单纯的好或者坏来评价。
要看其于国是否有益。魏忠贤罪大恶极,但他的死于国无益,他若不死,崇祯皇帝能压得住文官集团,国家财政也不会崩溃。这样一来,能收的上税;能赈的了灾;能发军饷;明朝也就不会在一次次流寇起义和女真入关当中耗尽最后一丝力气。
他是货真价实的权阉,但不至于祸国;他也是有一定能力的能臣,但无力回天。于九千岁魏忠贤而言,他坏,但他不蠢,坏不致命,蠢就会亡国。
参考资料:《明史》
-
从太子到皇帝:弱者是这样生存的 2023-12-12
-
朱元璋临死前为什么会叫燕王的名字?所有人假装没听见 2024-01-12
-
傅友德有多牛?提着自己儿子的头颅扔到朱元璋脚下 2024-01-14
-
许绅:做到了一品大员的御医,最后死因奇葩 2024-01-08
-
胡善祥被朱瞻基废掉后,她的两个女儿过得如何? 2024-01-07
-
说说明朝皇帝朱厚照的风流韵事 难怪这个荒淫的皇帝会死在豹房 2024-01-0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