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之战足足经历了六个月的时间 刘备为什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关羽被杀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刘备不救关羽,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公元219年7月,关羽在刘备的命令下,开始北伐发动襄樊之战,到公元220年正月关羽被杀,整个襄樊之战经历了整整6个月时间,在这6个月时间中,身在益州的刘备居然没有任何动作,整个战争期间,刘备不仅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支援关羽攻打襄樊,就连关羽落败逃走时,刘备也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救援关羽,让人相当心寒。
关羽作为刘备政权的二号人物,镇守一方的大将,也是蜀汉唯一的名将,关羽若落败被杀,对刘备没有任何好处,刘备为何眼睁睁地看着关羽被杀, 荆州被夺,没有任何反应呢?
关羽
对此民国时期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刘备之所以不救关羽,是因为刘备认为关羽功高盖主,图谋自立,刘备是故意害死关羽的,这个理论无非也就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那一套说法。
对于章太炎的说法,只需要反驳一点就行,关羽死了对刘备有什么好处?
刘备折了大将关羽不说,荆州三郡都被东吴抢走了,数万荆州兵和数千荆州基层官吏,再加上近百万荆州百姓都损失,这一笔帐刘备是怎么算的。再说了,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一套帝王术的前提是:鸟尽和兔死,也就是说国家取得统一才会实行,你刘备一个割据政权,三分天下未有其一,哪有能力去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害死关羽呢,所以章太炎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那么刘备为何不救关羽?
刘关张三人
想要了解整个过程,就得了解襄樊之战是怎么打的,关羽北伐的襄樊之战其实分为三个阶段:
1、关羽大胜阶段。
219年7月~8月是关羽大胜阶段。
219年7月关羽率军攻打襄樊,首先关羽击败了襄阳守将襄阳太守吕常和樊城守将征南将军曹仁,把汉水南岸的襄阳城和汉水北岸的樊城围起来了,于是曹操派出于禁率领七军三万多精锐中央军救援襄樊,紧接着在8月,关羽就利用雨季用水军俘虏了于禁及三万士卒,同时斩杀了不愿意投降的庞德,关羽在襄樊的蜀军由于一系列的胜利,军威大振。
很显然,关羽在襄樊前线的战报肯定要通过刘备所建立的情报网传到政治中心益州成都,有一千多公里,按照当时普通骑兵一天的行军速度30~50公里算的话,从襄樊送情报到成都光是路上的时间就要20天,再加上人和马要休息,以及驿站之间必要的程序,关羽在前线的情报传到刘备的手中,时间至少要一个月时间。
关羽襄樊之战
换句话说,刘备收到关羽前线的战况,已经是一个月后了,打个比方,关羽8月份威震华夏,刘备收到消息时就已经是9月份,这是冷兵器时代的情报信息滞后现象。
2、双方相峙阶段。
219年9月~10月是战争双方的相峙阶段。
关羽威震华夏后,就连曹操都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在司马懿等人的劝说才放弃,同时曹操派出几支援兵继续增援襄樊,徐晃就是其中一支,还包括殷署、朱盖等12营的士兵,另外张辽还在赶往襄樊的路上。
关羽的部队一面围城,一面与徐晃军对峙,由于徐晃所率领的都是新兵,再加上人数少,就没有主动攻击关羽,而是与关羽对峙,虽然雨水很大,但由于曹仁、满宠、吕常、徐晃等将领的坚守不退,关羽的兵力开始变得不足。
襄樊之战地图
关羽也就是这个时候向刘封和孟达要求派出援兵的,但刘封、孟达拒绝了关羽,关羽没有办法,只能继续围城,和与徐晃对峙,双方谁也吃不了谁,维持一种僵局,从历史上看,这个时候如果关羽向刘备写救援信,那么刘备很有可能会派兵支援关羽的,可是关羽一生傲骨,前期又是大胜,又是威震华夏,内心早就骄傲得不要不要的,关羽没有向刘备求援,也失去最后的活命机会。
3、关羽大败被杀阶段。
219年闰10月~12月是关羽大败被杀阶段。
从219年闰10月开始,曹操与孙权私下达到协议,孙权派出吕蒙白衣渡江、奇袭荆州,吕蒙攻占了公安县和南郡治所江陵城,与此同时,孙权还派出了陆逊等将领率军一直向西打,直到打到与蜀汉交界的巫山边境,这里是荆州与益州交界地,也是东吴偷袭荆州占据最西边的地方。
在东吴偷袭荆州时,关羽根本不知情,等到荆州被袭击的消息传到了关羽耳中时,已经是11月了,关羽攻城无望,后方被袭,只得率领全军向南撤退,从襄樊到江陵有200多公里,关羽刚撤退时,尚有四五万军队,到达麦城后,只有数百人,大多数在半路逃走回到了江陵城投靠东吴了。
关羽
从关羽准备开始撤退时,事实上关羽逃回益州的后路已经被东吴切断了,就算这个时候关羽向益州传达紧急军情,信已经送不出去了,因为后路被断,就算信能送出去,到刘备手中,也已经是一个月后了,这个时候关羽早就死了。
就算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荆州三郡忠于刘备的人向益州逃亡并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传给在成都的刘备,刘备收到情报最快也是11月了,刘备收到孙权攻打荆州的消息,会不会震惊?会不会考虑这个消息是假的?会不会把文武大臣招来开个会研究一下如何处理?
当然会。
因为在此之前,关羽传到益州的情报全部是打胜仗的消息,现在突然来个情报说荆州丢了,让刘备是不是非常震撼?刘备会不会再派人核实一下情况是否属实?
当然会。
关羽被杀身亡
刘备这边一犹豫,关羽那边就已经没有了机会,就算刘备决定救关羽,首先要攻打已经占据巫山的陆逊军,打败了陆逊,然后才有机会继续向荆州进发,当时又没有手机、电话、GPS,刘备的援兵怎么知道关羽在哪里?如果不知道关羽在哪里?援兵如何救关羽?
从后人开了上帝视角来看,我们清楚知道整个过程,关羽从哪里逃到哪里,但是刘备不知道啊,他怎么救关羽,整个荆州全被东吴占了,刘备想要救关羽就得提前发动夷陵之战,战争不是你说开打就能立即开打,需要准备粮食、物资、器械,动员军队、后勤、情报网,一系列的战争机器运转起来是需要时间,好吧,等到刘备准备好这些,是不是黄花菜都凉了,关羽早就尸骨无存了,上哪里救得了关羽呢?
因此, 刘备不救关羽的原因,总结想来就是九个字:没想到(关羽会失败),来不及(救援关羽),没能力(没有做好立即战争准备)。
-
曹操如果不好色会怎么样 统一三国时间就要提前了 2024-01-06
-
诸葛亮一生用错了三个人是哪些人?马谡算吗 2024-01-06
-
三国史上最神勇的突围:常山赵云赵子龙单骑救主 2023-12-23
-
诸葛亮去世前在嘴里含了粗粮,这是为什么? 2023-12-25
-
枭雄曹操也经常流泪:到袁绍墓祭拜时失声痛哭 2023-12-09
-
吕布:唯利是图 代价惨重 2023-12-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