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但为什么会那么器重夏侯惇?原因是什么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中文名:夏侯惇
- 别 名:盲夏侯、夏侯元让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
- 逝世日期:220年6月13日
- 职 业:将领、大臣
- 主要成就:魏朝开国元勋
- 官 职:济阴太守、大将军
- 封 爵:高安乡侯
- 谥 号:忠侯
- 典 故:拔矢啖睛
曹操生性多疑但为什么会那么器重夏侯惇,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三国时期,猛将辈出,大家最熟悉的可能要数关公关云长,他与刘备、张飞之间的结义之情世人皆知。但是,如果说到曹魏一方最厉害的武将,可能大家心中浮现出的答案并不统一,有人会想到膂力过人的典韦,有人会想到勇力绝人的许褚,还有人会想到与关羽战成平手的庞德。但是,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人,那就是功勋卓著的夏侯惇,除了战斗能力高强外,他还有很多值得称道的优秀品质,是曹操麾下武将中最值得探讨的一位。
夏侯惇很早便投靠了曹操,在曹操出兵镇压黄巾军的时候,便担任裨将一路追随。作为元老级的部下,夏侯惇对曹操一直忠心耿耿。虽然两人同在汉朝为官,但为了表明对曹操的忠诚,夏侯惇主动上书曹操请求他授予自己魏的官号,曹操觉得两人属于同僚,于是拒绝了他的请求,但是夏侯惇的心意已决,在他的坚持下,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只能答应他。
可是两人的关系是相对平等的,曹操对夏侯惇也是很尊重的,并没有将他当作普通的下属来对待。众所周知,曹操为人谨慎,对其他人一直很防备,但是他对夏侯惇却并不设防,两人的关系一直十分亲厚,夏侯惇不需要经过通传就可以随意进入曹操的卧室。除此以外,曹操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夏侯惇的儿子,足见对他的倚重。
我们都知道,三国时期局势千变万化,作为一名武将,只有一腔忠勇是不够的,没有足够的战斗能力分分钟会战死沙场。所以,要看谁当得起曹魏第一武将的名号,必须从他们的战绩来分析。
以关羽为标杆,许褚曾和徐晃以二敌一共同对抗关羽,但还是被他杀退,显然其战斗力远不如关羽;而夏侯惇在与关羽的三次对抗中都能保持不败,而且他的左眼之前还被流矢射瞎了,其实力可想而知。综合来看,许褚等人也可以算得上是一流武将,但夏侯淳不但能打败一流武将高顺,而且还能与超一流武将关羽战平,可见其战斗能力比许褚等人更高。
虽然庞德也曾经和关羽战平,但是当时关羽已非壮年,体力早就不比从前,再加上之前受过很重的箭伤,战斗力已经下降了很多,因此庞德与他战平也没有那么令人惊讶。
但是,夏侯惇与关羽交战的时候,关羽正值壮年,是战斗力最强的时候,所以可以推测夏侯惇应该是比庞德要厉害的。再说到张辽,虽然他这个人很聪明,打仗的时候讲究谋略,但他与太史慈交战都输了,战斗力自然远远比不上夏侯惇。
作为武将,夏侯惇是一个性子刚烈的人,但是他并没有仗着自己的武力值目中无人,对于人,他向来十分尊重,好学的他即使身在军旅也会亲自迎接人前来讲学。
作为曹魏的核心将领,他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并不贪恋权力和财富,得到的赏赐大部分都分给了自己的部下,自己并没有留下多少家财。作为高官,夏侯惇还心系百姓,在他担任济阴太守时曾经遇到大旱和蝗灾,为了不影响百姓的粮食收成,他亲自率兵截断太湖的水来修筑池塘,并且和大家一起担土耕田,使得当地的百姓免受缺粮之苦。
曹操因病去世后,曹丕继位,封夏侯惇为大将军,但是没过多久,夏侯惇也离开了人世,曹丕不但身穿素服亲自为其发丧,而且追封他忠侯的谥号,对他的家人更是多加照拂。
总的来说,夏侯惇不但英勇善战,而且十分忠心,同时还是一个关心百姓生活疾苦的好官。相信无论是哪个统治者,都会喜欢这样的部下,所以就连生性多疑的曹操也对他信赖有加,在很多大事上都会采纳他的建议,称其为曹魏第一将领,绝对是实至名归。
-
历史上的关羽:身高堪比姚明 与曹操争夺美女 2023-12-09
-
作为对手的诸葛亮死后 司马懿为何没有趁机攻打蜀汉 2023-12-25
-
赵云为什么会追随落魄的刘备?原因是什么 2024-01-19
-
子午谷奇谋的漏洞真的很大吗 诸葛亮为什么弃而不用 2024-01-15
-
刘备的老婆只有一个吗 那些女人都是刘备的牺牲品 2024-01-02
-
姜维,邓艾和钟会三个实力相比 三人中究竟谁的能力更强 2024-01-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