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李建成被杀后,太子妃是什么结局?
说到李建成,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建成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嫡长子,他原本是要继承皇位的,但是却在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政变中丢掉了性命。李世民杀掉兄弟之后,又开始处决李建成和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同伙,人们都说李世民是踏着血路才坐上皇位的。李建成在死之后,其太子妃去到哪里成为了一个谜底。李世民为了将自己所犯的罪行给掩盖,将贞观前后的历史资料删减了许多,所以人们对太子妃去到了哪里并不知道,甚至连姓谁名谁都不知道。但幸好的是在1300多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13年,人们揭开了太子妃的身世,也同时为我们还原了李世民杀害兄弟的“犯罪现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
1
太子妃的身世能被解开,还要感谢一群盗墓贼。2013年西安警方破获了一起倒卖文物的大案件,在这一案件中,所收取的文物中发现了一块墓志,上面刻着“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并序”。在贞观16年时,李世民将李建成追赠为隐太子,由此就便可以知道隐太子妃郑氏也就是当年的太子妃,关于太子妃当年的一切与当年的惨案,在1000多年后终于被揭晓。
根据墓志上面的记载得知,太子妃名叫郑观音,因为在当时唐朝非常崇拜佛教,所以专家推测,郑观音很有可能不是太子妃的原名,专家又联想到太子妃的经历,或许在李建成死了之后,她给自己改了名字。太子妃姓郑是真实的,在当时郑氏家族是一个名门贵族,根据有关历史记载推测,郑观音应该是出自北朝时期的高官。所以郑观音从小家庭环境就比较优越,长相也比较貌美,也有着很高尚的品德,所记载的碑文以东汉马皇后和邓皇后之相比,由此便可以知道,郑观音有着母仪天下的风范。
郑观音在16岁的时候就嫁给了李建成,当时李渊还没有发起太原起义。没过多久之后,李渊便开始起兵,李建成跟随着李渊,随即李建成就被封为了太子,郑观音也就成为了大唐的太子妃,一切相对来说都非常的顺利,当时郑观音也将会成为唐朝的下一任女主人。但郑观音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大,她像平常一样,时时刻刻的注意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孝敬着自己的公婆,非常的勤俭节约,也不像别的女人一样,非常的喜欢金银珠宝,她反而更加喜欢读书和写字,从来不会争风吃醋。还将东宫打理的井然有序,但这一好景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玄武门政变发生之后,一切都发生了改变。
郑观音的墓志是由唐朝皇家所制造的,所以在墓碑上对于血案的记录也没有详细的记载,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但从一些细节上也能够看出当年李世民究竟有多么的残忍。根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得知,李建成在死之后,他的5个儿子也都被全部杀害掉,但他这5个儿子到底有多大我们之前不知道,现在我们才知道最小的只有三岁。根据郑观音墓志上所记载的,李建成的第2个女儿,在4岁的时候就丧失了父亲,由此便可以知道,他其他5个子女年龄也不过如此,李世民为了斩草除根,连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真的是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郑观音就亲眼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幼小的孩子被杀,但是她却没有任何办法,留给她的不只是悲痛,还有4个幼女和腹中的孩子。没错,当时郑观音已经怀有身孕,如果是个男孩的话,也会被杀掉,就算是个女孩在一出生就没有了父亲,也是非常可怜的。但幸好她生下的这个孩子是个女孩,在28岁的时候,郑观音就带着她的5个女儿去到了宫外,过着低调的生活,郑观音又当爹又当妈的家,女儿都抚养成人,与李世民的女儿相比,李建成的女儿们无人问津,甚至也没有记载。郑观音就这样低调的生活到了上元三年,在78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在当时78岁已经算是高寿了,但是对于郑观音来说,每一天都像是在度日如年,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的伤口有没有被抚平。
郑观音是前太子妃,为什么李世民没有将她杀了呢?或许是因为这三个原因:
首先,女人是和男人不同的,在政变中大多数都可以活下来,她们常常会被赏赐给别的男人
其次,李世民对郑氏的家庭背景也是有所顾忌的,不敢对其怠慢
通过上面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郑氏他是一个名门贵族家中的女儿,李世民留着他或许对以后会有帮助,而且郑氏这一家族与李唐皇室也有着一定的关系。
再次,李世民在利用郑观音来缓解皇家内部的矛盾,这算是在为自己的罪行所忏悔,又或者是让外人看起来他是在忏悔。
最后,不管李世民对郑观音有多么的照顾,也永远比不上李建成在世对她的一句关心和对子女的疼爱,但是结局已定,世人自有公论。这一对分隔了半个世纪的夫妻,终于能够在酒泉之下相见了。
-
郭子仪为什么会历经四朝结局还能得以善终? 2024-01-08
-
唐朝宰相崔涣简介 崔涣有哪些功绩? 2023-12-19
-
杨贵妃喜欢吃荔枝,为何就说她是祸国殃民? 2024-01-10
-
大唐侯君集是好是坏,侯君集为什么要谋反 2023-12-20
-
唐朝宰相路随是什么样的人 路随的历史评价? 2023-12-19
-
李建成真的是一个平庸之人吗 李建成为什么会输给李世民 2024-01-0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