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巾军天完政权领袖,揭秘徐寿辉麾下的五大猛将
- 本 名:徐寿辉(1320~1360)
- 别 称:徐真一,徐真逸
- 所处时代:元末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蕲州罗田县
- 出生时间:1320年
- 去世时间:1360年
- 主要成就:揭竿起义反元,建立天完政权
- 在位时间:1351年—1360年
- 年 号:治平、太平、天启、天定
- 庙 号:世宗
- 谥 号:应天启运献武皇帝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徐寿辉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八月,卖布出身的徐寿辉利用莲教聚众起义,徐寿辉被拥戴为首领。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为红巾军。同年十月,徐寿辉被拥立为帝,国号天完,并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攻占今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江苏、湖南等大片地区,众至百万。任命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领军元帅,陈友谅为元帅簿书椽,以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等为将,其中邹普胜、倪文俊、赵普胜、丁普郎、傅友德为天完政权的五大主将,然而这五人的命运却是大不相同,他们有的兵败身死,有的选择向朱元璋投降。
倪文俊,号蛮子,出身渔民,从徐寿辉起义,曾率众大破元威顺王宽彻普化水军于汉川,连克湖北许多州县。史载他勇悍善战,“用多桨船疾如风,昼夜兼行湖江,出人不意,临战多克捷。”徐寿辉称帝后,以彭莹玉为军师,邹普胜为太师,倪文俊为大将军,国号“天完”,建莲台省,设六部。翌年分兵攻占鄂、浙、湘、江、皖、赣等省,一时拥兵百万,战将百员,一举撼动元朝统治。倪文俊后率军入湖南,大胜。太平二年(1357年),倪文俊谋杀徐寿辉未果。遂奔黄州,被其部将陈友谅所杀。接着,陈友谅取代倪文俊掌握实权。不久,天完政权也因被陈友谅的大汉政权所代替而寿终正寝。
赵普胜,安徽庐江人,善用双刀,故号“双刀赵”。徐寿辉起义时,赵普胜会同俞廷玉父子、廖永安兄弟,以巢湖为根据地,发展水师,有水军千艘。配合天完军攻占太平诸路,继而攻下安徽无为、铜陵、池州、安庆等地,占江西湖口、彭泽一带。赵普胜投奔徐寿辉后,进驻枞阳,再取安庆,成为天完政权的一员猛将。陈友谅想要取徐寿辉而代之,又忌讳赵普胜战功赫赫,遂于至正十九年(1359年)九月诈以会军为期,将赵普胜邀至安庆,以图谋不轨的名义杀之,挟徐寿辉移都江州(今江西九江),自立为汉王。
丁普郎,湖北黄陂人,初为红巾军徐寿辉部将,能征善战,战功赫赫。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后,丁普郎虽率众归顺,但心中不耻友谅为人。在陈友谅设计除掉了赵普胜后,丁普郎与傅友德一起投降朱元璋,授行枢密院同知,数有功。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从元璋援南昌,与陈友谅战于康郎山,身被十余创,头断,仍屹立不倒。赠柱国上将军,封济阳郡公。
邹普胜,湖北黄冈人,少以炼铁为生,与徐寿辉共同举义,徐寿辉建国称帝后,被封为太师。次年,率兵沿江西上,直取汉阳,进逼江夏,不久据有池阳、太平等地。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后,邹普胜仍称太师。后陈友谅在鄱阳湖大战中败死,邹普胜遂隐姓埋名,自名为何野云,云游四方,以相风水谋生,其人形骸放荡。民间称其为虱母仙、邋遢道士,尊称何野云仙师、龙尾圣王。
傅友德,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归顺明玉珍。明玉珍和陈友谅都是倪文俊的部将,因为不被明玉珍重用,傅友德又转而到武昌投奔陈友谅。陈友谅让他协助丁普郎驻守小孤山。当陈友谅杀了徐寿辉自称汉帝后,明玉珍与之断交,傅友德对陈友谅也是非常不满。此时朱元璋收复安庆,傅友德便率众投靠了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1644年追封为丽江王,谥“武靖”。
-
奇皇后为什么希望元顺帝灭掉自己的母国?原因是什么 2024-01-21
-
元代奇皇后奇洛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外国皇后,她是如何上位的? 2023-12-27
-
解救万千黎民 长春真人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的历史真相 2023-12-11
-
苏坦妹是谁?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她? 2024-01-18
-
他是陈友谅的结拜兄弟,遁入空门最后活到99岁 2024-01-12
-
元代四大悲剧 除了《窦娥冤》还有什么经典作品 2023-12-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