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是怎么被被只有17岁的崇祯除掉的?真相是什么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名人小编带来的崇祯是怎么除掉魏忠贤的文章。
一般而言,提到末代皇帝,我们所想到的都是昏庸、无道、懦弱等这些词汇。但凡事都有例外,比如说大明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就是一位励精图治的君王。可惜生不逢时,一人之力也挽不了将倾的大厦。在位短短的17年里面,他干过最为出名的事情就是除掉了大明史上最奸诈的太监——魏忠贤。
此人名为忠贤,却只是表面忠贤。从崇祯还没继位开始,他就想法设法的想害死这位未来的皇帝了。公元1628年,明熹宗去世,但他去世前并未留下子嗣,按照封建时代的规矩。如若不能够父子相传,那就是兄终弟及了,年仅17岁的朱由检就是不二的选择。
在举办登基大典的前几天,魏忠贤为了达到自己的杀掉朱由检的目的,但是又不能够从明面上去杀害,于是派人给朱由检平日的饮水里面下了毒。按照规矩,朱由检在登基的前几天是不能够随意走动的,饮水方面也是由专人供给,魏忠贤正是利用了这一点,但让他想不到的是,朱由检此人心思缜密,早就看破了魏忠贤的伎俩,滴水不沾。最后顺利朱由检登上了皇位,年号便是崇祯。
尽管朱由检已经是当今圣上了,但是朝中却多为魏忠贤党羽,此人也并未将自己这个17岁的小皇帝放在眼里,这一点,他是非常明白的。为了不和魏忠贤反目,他只能够装出一幅什么都不懂,乖乖听话的傀儡皇帝的样子。只有等到自己羽翼渐满后,才能够发动对魏忠贤的反攻。
为了更好的掌控这个刚登位的小皇帝,魏忠贤假意向崇祯进献了几名美女,其实就是他安排在崇祯身边的眼线而已。崇祯明知魏忠贤的真实意图,却不敢表现出来,为了维护他在魏忠贤心中“单纯”的形象,便将这些美女照单全收,并且回去后好生照顾,没有丝毫的怠慢。当然,嘴巴自然是要管住的,这样一来二去,魏忠贤真的就以为他是一个毫无心机的皇帝了,在中变得愈发嚣张,但崇祯还是对他十分的“尊敬”。
渐渐地,朝中势力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大臣对魏忠贤不满了,每天都有很多的奏折是讲述魏忠贤不当之行为的,崇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就是不惩罚魏忠贤,当时有一大臣列出了魏忠贤的众多罪状,魏忠贤知道后,亲自跑去了崇祯哪里,假惺惺的说自己年纪大了,不适合待在这个岗位希望能够告老还乡。其实就是在试探崇祯的想法,崇祯当然不会表现自己的真实意图,于是对魏忠贤说,自己充分的相信他,不仅如此,还责备了那些反对魏忠贤的人。
我们说,要想摧毁一个人,就要先让他膨胀,膨胀的一定的程度,自然就会灭亡了,这就是所谓的“捧杀”。崇祯对魏忠贤就是如此,让他认为崇祯是个任由自己操控的傀儡,这样一来,对其的杀心也就没有这么重了,崇祯也就获得了培养自己人的机会,可见,这位君王的忍受能力是非常人所能及的。
终于,时机到了,公元1627年,此时的朝政局势已不是崇祯刚刚登基那会了,不仅仅是自己培养的大臣占据了高位,连自己站在魏忠贤那边的很多人都因为受不了其飞扬跋扈的性格,而站在了崇祯这一边。这一年,有一名年轻官员上了一封奏折,里面十分详细列出魏忠贤的十大罪状,崇祯便以此为借口对魏忠贤实施了抓捕。魏忠贤这时才意识到,这个小皇帝并不是任由自己所操控的傀儡,但是为时已晚了。
因为崇祯和魏忠贤始终没有在明面上剑拔弩张,抓到魏忠贤后,崇祯怕留下误杀大臣的口舌,于是选择了将其返送回乡。但回乡路上的魏忠贤,却还是不安分,多方去筹集的银两,准备东山再起。这件事情,很快就传到了崇祯耳朵里,这下子可有理由除掉魏忠贤了,下令让自己身边的亲卫,在魏忠贤回乡的路途上干掉他,魏忠贤自己也觉察到了,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天了,与其被人杀死,还不如自己自尽,就这样,一代奸臣魏忠贤自尽在了回乡的路上。
由此可见,崇祯能够顺利的除掉魏忠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自己谋划的出色,和超高的演技;还有一个就是魏忠贤此人过于看高了自己,没有尽早的用全力将崇祯干掉,待崇祯实力渐长后,却又无能为力了。
-
许绅:做到了一品大员的御医,最后死因奇葩 2024-01-08
-
明朝朱元璋与又骑‘龙’又抱‘凤’的娘娘的故事 2023-12-13
-
朱元璋身为一个杀人狂 朱元璋为什么还能培养出朱标这样的太子 2024-01-11
-
隆庆皇帝勤政六年为什么还是不能兴复大明?原因是什么 2024-01-22
-
民间姑娘头上长满癞痢,后来竟当上了皇后 2024-01-09
-
朱标死了之后,朱元璋为什么就开始清算蓝玉? 2024-01-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