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器为什么会主动把皇位让给给弟弟?原因是什么
每当一提起李成器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在历史上的数个大一统王朝中,唐朝是一个“另类”的存在。一方面,唐朝的综合国力数一数二;但另一方面,唐朝的政治却存在着诸多乱象,比如“玄武门之变”就发生了4次。第一次玄武门之变发生在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政变的主角自然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确保后世之君都是自己的子孙,李世民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10儿子悉数赐死,这也为李唐皇室持续不断的政变埋下了伏笔。获胜的李世民成为了一代明君,他的后世子孙也将“皇位靠抢”的理念延续了下来。
老李家的皇位抢来抢去,最后落到了武则天的手里,但是老李家的子孙李显还是成功抢了回来。皇位虽然回来,可权力还有许多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把持。景龙四年(710年)六月,母女两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合谋毒死了唐中宗李显,此后拥立其幼子温王李重茂为帝,史称唐殇帝。韦后的目的很明确,想当武则天第二。但是她忽略了一个人,曾经的睿宗皇帝、如今的相王李旦。作为老李家的正根、刚刚摆脱了母亲武则天阴影的他,又怎会坐视第二个武则天出现?特别是他的第三子临淄王李隆基,也是个野心勃勃的人。
中宗被毒死不久,李隆基便联合姑母太平公主、禁军统帅陈玄礼等人,由玄武门带兵攻入宫中诛杀韦后和安乐公主及其党羽。这便是唐朝历史上第四次在玄武门发生的政变,为了方便区分,被称为“唐隆政变”。政变成功后,小皇帝李重茂被废,相王李旦重新称帝。李旦复位后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立谁当太子。可能许多人会不假思索地选择李隆基,毕竟李旦的皇位都是这个儿子帮他抢回来的。然而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因为李隆基前面还有一位大哥——李成器。而且李成器的储位,是合法且合理的。
早在文明元年(684年)李旦第一次登基时,年仅6岁的李成器便被册立为皇太子,而当时的李隆基还在娘胎里。后来李旦被母亲武则天降为皇嗣,原本是皇太子的李成器也被降为了皇孙。所以李旦复位后,最佳的太子人选,自然是原先的太子李成器。但是李隆基的功劳摆在这里,确立太子也让李旦犯了难。就好似当年的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一样,弟弟的功劳比哥哥大,皇位也引发了兄弟相残。正当储位久久不能定下来的时候,李成器主动弃权了,请求父亲立弟弟当太子。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登基,对大哥李成器大加封赏,实封达5500户。李成器非常懂得韬光养晦,从不与大臣结交往来也不干涉时政,只做一个闲散亲王。所以对于他的个人能力,史书上无法看出来。而对于李隆基,这位大名鼎鼎的唐玄宗,是他将大唐帝国带到了盛世的巅峰,至于一手酿成“安史之乱”就是后话了。李成器凭借嫡长子的身份,如果当初愿意争储位,鹿死谁手还真不一定。可如果他真的当上了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故事重演也不无可能。所以李成器此举,已经足以看出他的智慧了。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李成器卧病在床,李隆基为他遍访名医。治病有功的僧人崇一,甚至被李隆基特赐绯袍鱼袋。各地进贡的奇珍美味,只要李隆基觉得美味,就会第一时间派人给李成器送一半过去。次年年底,63岁的李成器去世,李隆基闻讯号啕大哭。对于李成器的谥号,李隆基不惜打破常规,给这位亲王上谥号“让皇帝”,以此来感激大哥将皇位让给自己的恩德。李成器和李隆基兄弟之间的真情,是封建王朝皇室特别是骨肉相残的唐朝所罕见的。
-
唐朝宰相苏颋是怎样的人 苏颋有什么历史功绩? 2023-12-18
-
唐僖宗的亡国赏赐是什么样的?是如何改变了历史的大进程的? 2023-12-24
-
古代宰相那么多 宰相房玄龄的评价为什么是最高的 2024-01-03
-
为什么说李治是个懦弱无能的皇帝?却使帝国疆域达到鼎盛 2024-01-15
-
唐朝“神鸡童”贾昌的故事 2023-12-12
-
武则天称帝之后 她为什么会将国号改为周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