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开国五虎将,他们分别对大明有何贡献?
- 中文名:徐达(1332年~1385年)
- 别称:徐天德、徐魏公、徐武宁、徐中山
- 字号:字天德
- 国籍:中国(明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永丰乡
- 出生日期:1332
- 逝世日期:1385
- 主要成就:灭汉、吴政权,灭元,北伐,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 官职:太傅、中书右丞相、太子少傅等
- 封号:魏国公→中山王(赠)
《大明英烈传》中,称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为明朝开国五虎将。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1、徐达
徐达是朱元璋嫡系中的嫡系,是朱元璋最初的班底。在朱元璋接收郭子兴的力量时,徐达起着主要作用,“时诸将多太祖等夷,莫肯为下”,徐达、汤和等人“奉约束甚谨”,逐渐确立了朱元璋的领导地位,也使这支队伍成为了朱元璋的基本力量。
徐达不仅具有“刚毅武勇”的性格,而且更重要的是“尤长于谋略”,善于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言简虑精”,所以才不仅是名将,还是能将将的统帅。1368年(洪武元年) 十一月,以正确的判断,采取了“批亢捣虚”之计,在太原城下,消灭了扩廓帖木儿的精兵数万人,并将其势力逐出山西,这表明他不仅深通兵法,在关键时刻能扭转形势,转危为安,而且料敌制胜,“与汉唐名将等”。正因有徐达这样出类拔萃能担负柱石之任的统帅,朱元璋才能够在与群雄势力的角逐,推翻元朝的斗争中成为胜利者。
2、汤和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明朝又许多大将,诸如蓝玉、胡惟庸、徐达等等,这些人的功绩都很高,在民间也素有名声。但真正睿智的没有几个,汤和虽然功绩比不上他们,但他活命的本事却要高出几人。至少他能忍痛断尾,放下权势,回归平淡。朱元璋御赐楹联曰:”千年不朽勋臣府,万古长青信国祠“。可见对汤和的信任和喜爱。
3、常遇春
常遇春短暂的一生犹如烟花般绚烂,他就像是一个剑道高手,出手如电,在别人还没反映过来时,已被一剑封喉。他一生征战,未尝败绩,是元末明初最杰出的军事将领之一,他和徐达的配合更是天衣无缝,汉族政权首次以骑兵对骑兵的方式对阵游牧民族而不落下风。不过,民间也有传闻说常遇春嗜杀戮,将俘虏和投降的敌方兵士统统杀掉,朱元璋为他恶补善待俘虏的教育知识,这才收敛不少。古语云,杀降不祥,不知道这是不是导致他英年早逝的一个原因。
4、胡大海
胡大海是朱元璋非常喜欢的武将,后人对胡大海评价也是非常高。胡大海是元末明初的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将,为明朝的建立立下过不少功劳。
胡大海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也是十分高大的,因为胡大海对百姓都非常好,百姓都很喜欢他。在胡大海被蒋英等人设计杀害,朱元璋攻陷杭州的时候,是杭州的百姓将蒋英抓住并交给朱元璋,希望朱元璋可以为胡大海报仇,最后蒋英被处死,血祭胡大海。从岷县民间18位湫神的排列名次中也可以看出胡大海在百姓心中的位置,胡大海排行第七,被人们称为黑池爷。
5、沐英
沐英出身贫苦,自幼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以副帅之职随邓愈征讨吐蕃,因军功被封西平侯,赐丹书铁券。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洪武十五年(1382年),沐英因义母马皇后病逝,悲伤过度而咳血。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又因太子朱标的去世,遭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任所,年仅四十八岁。朱元璋倍感痛惜,命归葬京师,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此后,沐氏子孙世代镇守云南,直至明末。《大明英烈传》中,称徐达、汤和、常遇春、胡大海、沐英为明朝开国五虎将。
-
邱玄清被赏赐两名宫女的说法是什么样的 朱元璋为何赏赐他宫女 2024-01-09
-
明太祖朱元璋的三大憾事 朱元璋为何留下这些遗憾? 2023-12-29
-
明朝第二任皇帝去哪了?靖难之后朱允炆是否还活着? 2024-01-19
-
为大明帝国续命195年的英主,为何30岁就死了? 2024-01-20
-
朱慈焕是怎么一夜之间全族被砍杀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05
-
朱慈焕为什么一生都在东躲西藏?真相是什么 2024-01-1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