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魏忠贤同污合流的名将,揭秘孙传庭的生平经历
- 中文名:孙传庭(1593年~1643年)
- 字号:字伯雅,又字白谷
- 国籍:大明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代州镇武卫
- 出生日期:公元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
- 逝世日期:公元1643年(崇祯十六年)
- 主要作品:《白谷集》、《鉴劳录》
- 主要成就:击败高迎祥、李自成,斩陈可新、谢君友
- 历经战役:黑水峪之战、柿园之役、汝州之战
- 谥号:忠靖(清廷谥)
大家好,我是历史名人小编,说起孙传庭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朝末年,有一位太监掌控大权,贪污腐败,弄得明朝民不聊生。此人便是魏忠贤,皇帝号称万岁,他便敢号称九千九百岁,民间更是流传一句话:“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足以见其权利之大。不过当时并不是所有人都选择跟魏忠贤同流合污,也有一些人十分不满魏忠贤,孙传庭便是其中之一。
据《明史》记载,孙传庭少年时便一表人才,饱读诗书,曾在公元1619年时高中进士,后被封为永城知县,几年后再度升官,调入京城,成为稽勋郎中。那时恰巧是魏忠贤专政,孙传庭深知自己实力薄弱,若是去跟魏忠贤对抗,无异于以卵击石。但另一方面,自幼以来所受到的教养令孙传庭无法成为魏忠贤的亲信,所以他选择了弃官回家,以表清白。
崇祯皇帝登基后,处置了魏忠贤等人,并对之前的一干大臣进行了表彰以及提拔,孙传庭便再次步入仕途,成为验封郎中,数月后越级升官为顺天府府丞。从这也可以看出,人生道路上的抉择十分重要。孙传庭当时若是选择了魏忠贤,虽可以快活一时,但日后难免会身首异处,而选择了弃官,却为自己赢来了更大的机遇。
公元1636年,农民军展开了轰轰烈烈的起义,而当时大明朝却无人可用。在危急关头,孙传庭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得以成为陕西巡抚,一方封疆大吏。之后,孙传庭建立了秦军,跟闯王高迎祥在陕西打了一场割据战,高迎祥见久攻不下,有些急躁,便派兵准备绕路前往西安。此计被孙传庭所识破,他率兵埋伏高迎祥,最终大败农民军,高迎祥也被送往北京进行处决。此战令孙传庭名声大噪,也让起义军有了一位新的首领那就是闯王李自成。
这一下,李自成也跟孙传庭有了恩怨,公元1638年时,孙传庭更是以逸待劳,采用分兵堵截的战术大败马进忠等人。之后,他跟洪承畴联合,在潼关南园地区设下了一个陷阱,等待着前来支援的李自成的落网。最终,李自成果然上当,经过一场激烈的厮杀,李自成最终率领着18骑兵仓皇逃窜。孙传庭本想乘胜追击,一举灭亡农民军,却无奈,清军大军压境,已经攻入了长城,孙传庭以及洪辰畴二人只好火速回京,抵御清军,而这也给了李自成休养生息的时间。若是清军再晚来几日,李自成多半也要步高迎祥后路,成为刀下死鬼。
二人回京后,孙传庭却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原因是主和派杨嗣昌跟孙传庭十分不和。于是当时洪辰畴入京面圣,大受嘉奖,而孙传庭却被下令禁止入京。论功劳,孙传庭是要大于洪辰畴的,这种做法自然令他不满。公元1639年时,朝廷调任孙传庭为保定山东河南等地的总督,按理说如此大官,出任前应该面圣。可受到杨嗣昌的影响,崇祯帝却并不愿意见孙传庭,孙传庭一气之下,就选择了借病休假,不想再继续为官。
杨嗣昌却是意图赶尽杀绝,他把孙传庭装病一事上报给了崇祯帝,崇祯帝大怒,将孙传庭抓入牢中,贬为平民。而此时,孙传庭的手下败将李自成却过得无比滋润,因为当时河南有旱灾,史书记载:“饥民唯恐自成不止”。可见,在当时河南百姓心中,朝廷已经失去了威严,而李自成才是他们值得信任的对象,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明朝的失败从此处便可见一斑。
公元1642年时,李自成拥兵数十万,卷土而来,围困开封。崇祯帝惊恐万分,连忙将孙传庭释放,希望他能挽救局面。当时几经周转,孙传庭在陕西站稳了脚,手下培养出了一干精兵,但可惜人数过少,军中多数还是新兵,还需时间来培养。不过崇祯帝却焦躁无比,他屡次下令催促孙传庭出兵,无奈之下,孙传庭只能听命。按人数而言,当时农民军远强于孙传庭部,不过孙传庭却通过智慧,打了一场胜仗,却因天气原因,无法继续追击。而就在孙传庭率部休整时,农民军再度袭来,凭借着人多势众,大败孙传庭,将其赶至陕西,史称:“柿园之役”。
公元1643年,李自成攻破潼关,孙传庭也被其用十万大军围攻,最终不敌,战死沙场,死时51岁。值得一提的是,孙传庭死后,崇祯帝却昏庸的认为他是潜逃,有诈死叛敌的可能,所以没有给孙传庭任何赠荫。而待到乾隆登基后,这位满清的皇帝,却被孙传庭这个汉人的忠贞所感,追封其谥号为忠靖,这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
朱允炆尊儒重道,广纳贤才,他是什么结局? 2024-01-19
-
历史上的徐有贞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2024-01-13
-
朱由校传位给弟弟朱由检,他自己没有儿子吗? 2023-12-27
-
同样都是叔叔 明宣宗为什么对这两个叔叔差距如此之大 2024-01-01
-
揭秘微服私访第一人朱元璋 怎样才叫微服私访? 2024-01-25
-
与航海家郑和齐名的陈诚,一生五次出使西域 2024-01-07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