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一辈子最怕的武将是谁?符彦卿是何许人也?
- 本名:符彦卿
- 别名:符第四、符王、符魏王、李彦卿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陈州宛丘县
- 出生日期:898年
- 逝世日期:975年7月23日
- 主要作品:《人事军律》《五行阵图》
- 主要成就:阳城之战击破契丹
- 字号:字冠侯
- 官职:守太师、凤翔节度使
- 爵位:魏王
- 谥号:忠宣
- 中文名:赵匡胤
- 别称:香孩儿、赵九重、赵玄郎、赵元朗、艺祖、宋太祖
- 字号:字元朗
- 所处时代:五代→北宋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夹马营
- 出生日期:公元927年3月21日(丁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976年11月14日
- 主要成就:建立宋朝,结束五代十国战乱局面
- 代表作品:《咏初日》
- 庙号:太祖
- 在位时间: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
- 年号:建隆、乾德、开宝
- 籍贯:涿郡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名人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太祖赵匡胤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宋太祖赵匡胤,是历史上的有为之君。他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战割据局面,天下重归一统,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得以重见太平。
成为天下之主的赵匡胤却有一件心事,时刻让他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赵匡胤从五代十国乱世中成长起来,亲眼目睹了很多武将拥兵自重、犯上作乱的行径。
他自己也是靠这种不法途径上位,因此生怕部下们比葫芦画瓢,也给自己来一下子。
赵匡胤每念及此事,寒毛直竖,于是继位后迫不及待进行了两次"杯酒释兵权"行动。
建隆二年的"杯酒释兵权",重点针对皇室禁军武将,一批位高权重的武将被罢免。
天宝二年"杯酒释兵权",则重点针对地方藩镇将帅。
通过这两次行动,以及附带的朝政体制变动,大批武将失掉了兵权,赵匡胤的皇位自此高枕无忧,最起码不再担心部下武将会起来造反。
但是,两次大规模罢免武将,有个武将位高权重却巍然不动,未受波及。
不仅如此,赵匡胤的一生,都对此人抱着敬重与畏惧交织的复杂心情,不敢对他有造次之心。此人就是五代名将符彦卿。
符彦卿出身武将世家,是后唐节度使符存审之子,自幼在军中长大,十三岁就以骑射闻名,从军后身经百战,威名远扬。
赵匡胤之所以怕他,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符彦卿的威望。
他是五代十国时期名将,一身历经梁、唐、晋、汉、周五朝,胸怀韬略,屡立大功,威望极高,是五代武将中的泰斗级人物。
他比赵匡胤大将近三十岁,他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之时,赵匡胤还在穿着开裆裤满街跑。
五代十国时期,皇帝像走马灯一样换来换去,谁上台都对他青睐有加,都想借助他的威望与才能,为己所用。
赵匡胤没当皇帝前,也是后周武将,曾与符彦卿同朝为官。
不过他的职位比人家差远了,符彦卿是威震一方的天雄军节度使,手握重兵,是后周武将中的巨头。
恐怕他见了赵匡胤这样的小字辈,都懒得搭理,顶多拍拍他肩膀敷衍几句:"小赵,好好干!"
这种根深蒂固的敬畏之心延续到宋朝开国。特别是赵匡胤篡位自立,不得人心,需要世家大族的支持,所以对符家这样的名公巨卿,也是竭力拉拢。
第二是因为符彦卿的实力。
五代时期,中原地区军阀遍地,整天打来打去,可都是窝里横,只要一提北方的契丹,军阀们都吓得腿软心慌。
契丹凭借强大的骑兵,一直严重威胁中原王朝安危。
符彦卿长期镇守北疆,长年与契丹骑兵作战,是当时少有的能击败契丹的武将,被契丹人视为劲敌。
有符彦卿统率重兵镇守北疆,中原的皇帝省心不少。
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时,符彦卿在外手握重兵,如果他起兵勤王,效忠后周,凭他的威望人脉,只要登高一呼,四方响应。
赵匡胤就得吃不了兜着走,皇帝能不能当得上还在两可之间。
加之赵匡胤登基后,同样也需要借助符彦卿防备契丹人,因此符彦卿得以躲过一次又一次清洗。
第三是因为符彦卿的姻亲关系。
符彦卿不仅会打仗,也很会做人,颇有"投资"眼光。他的三个女儿嫁给两个皇帝,大女儿嫁给武将柴荣,柴荣后来当了皇帝,又把他二女儿也娶了过来。
三女儿嫁给了赵匡胤的亲弟弟赵光义,赵光义后来也当了皇帝。
赵匡胤口口声声优待后周柴家亲属,符彦卿是既是后周国丈,又是弟弟的老丈人,他就是想下手也没法下手。
符彦卿在宋朝担任节度使十几年,一直到七十二岁,才因老病从凤翔节度使任上退休,七十八岁病故。一生安富尊荣,长寿且得以善终。
-
朝廷招安时,鲁智深为什么敢反抗宋江? 2024-01-06
-
南宋末年三杰分别是谁?他们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2024-01-01
-
《水浒传》中80万禁军教头王文斌的实力怎么样?伪装半生最终却沦为笑柄 2024-01-04
-
宋江最想招揽的人才是谁?栾廷玉为什么不肯上梁山? 2024-01-11
-
欧阳修智救狄青的故事 2023-12-12
-
北宋著名权宦童贯,他在军事方面真有天赋吗? 2024-01-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