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做皇帝期间杀了那么多的人 晚年的时候为何无人敢报复她
- 中文名:武曌(公元624.2.17~公元705.12.16)
- 别名:武则天、武媚娘、武后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利州,另有长安、洛阳等说
- 出生日期:武德七年(公元624年2月17日)
- 逝世日期:神龙元年(公元705年12月16日)
- 职业:唐朝皇帝、政治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废唐,改国号为周,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 代表作品:《臣轨》《如意娘》《神宫大乐》等
- 谥 号:则天大圣皇帝→则天大圣皇后
- 年 号:证圣 圣历 神功 久视 神功 神龙
- 在位时间:690年-705年
- 陵 墓:乾陵
对武则天晚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尽管大唐王朝的时候,女人的地位远比其它朝代要超脱一些,但是武则天当上皇帝的时候,不管她有怎样的政绩,当时的大臣们打心眼里是不愿意承认她的。那些效忠李唐的大臣们的脑袋里,传统观念更是根深蒂固,但是面对杀伐果断的武则天,他们也只是敢怒不敢言。因为敢言的那些直臣、谏臣,早就被女皇为了树立威信祭旗,成为她的刀下冤魂。
能够当上皇帝的武则天,何曾不知道大臣们的心思,他们表面上看起来恭恭敬敬,事实上心里都在梦想着回到李唐天下。为此武则天也是拼命地做事情,想要以此证明武氏并不比李氏做的差。然而到头来她却发现,这些政绩根本改变不了顽固大臣们的想法,她自己也只能是既委屈又无奈,在临死的时候为自己立下了无字碑。然而武则天虽然死了,但她的武氏一族却惨遭杀戮。
她当初被迫退位以后,就由她的儿子李显当了皇帝。中宗皇帝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尽管手下的大臣们都提出要杀尽武氏族人,但他却并不愿意做的太过出格。他死以后,武则天的另一个儿子李旦也当上了皇帝,他相比李显心肠就要硬许多。当时无论是武三思,还是武承嗣,都是朝中权倾一时的大臣,睿宗皇帝把他们都杀死了,其它诸如武攸宁等武氏族人更是被杀得片甲不留。
当时能够逃过一劫的,也就是武攸绪了。与其它的武氏族人热衷争权夺利不同,他这个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生性淡泊,对于官场更是厌恶的不得了。武则天当女皇的时候,把他封作王爷,他感觉浑身难受,就跑到深山老林里去避世去了。李显当政的时候,又把他找回来当官,然而没干几天他辞官跑了。李旦当上皇帝的时候,他归隐田园已经多年。在杀尽武氏一族的时候,李旦当然不忘树起他这面标杆,用意自然十分明显。
在李旦看来,他们这些人对于母亲当皇帝并不排斥,毕竟这个人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是对于武氏一族想要夺取李唐天下,李旦的态度是坚决反对的,所以他会大张旗鼓地表彰没有野心的武攸绪。事实上武则天当年早就对自己的族人敲过警钟,多次训导他们不要肆无忌惮,以免在她死后惹火烧身。因为这个时候武则天的心里,已经对于还政李唐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然而她的族人们却勘不破荣华富贵,所以最后落得了身首异处的悲惨下场。
所以在说起武则天失势以后并没有被杀的原因是,首当其冲必须考虑李唐后人对她的感情,因为他们都是武则天的后人,这一点是必须充分考虑的;其次必须考虑武则天对于延续李唐王朝的功绩,正是在她的手里,门阀权贵受到了空前的打击,皇帝的权力得到空前加强,对于李唐后人继承皇权是十分有利的;最后还必须考虑的一点,正是她做出了还政李唐的决定,使得李唐后人对她并没有仇恨,包括后来的李隆基,对她都是十分的推崇,对她的杀念更是无从谈起了。
-
李存孝:号称五代十国第一猛将,他的武功有多高? 2024-01-27
-
长孙无忌为何他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不是奸臣 2023-12-17
-
唐初名相高士廉是怎样的人 他和李世民关系如何 2023-12-17
-
一生被俘两次的开国大将,刘弘基的晚年过得如何? 2024-01-26
-
唐朝“救时宰相”姚崇辅佐了哪几任皇帝 2023-12-20
-
秦琼、程咬金是怎么背叛王世充的?为什么两人叛主风评却很好?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