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篡位成功之后 曹丕为什么不杀汉献帝
- 中文名:曹丕(187~226)
- 别名:魏文帝,曹子桓
- 国籍:三国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谯县(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87年冬(丁卯年)
- 逝世日期:226年(丙午年)6月29日
- 主要成就:代汉称帝,建立曹魏,大破羌胡,平定河西,复通西域,繁荣建安文学,开文学批评风气
- 代表作品:《典论》、《燕歌行》、《寡妇诗》、《答临淄侯植诏》
- 谥号:文皇帝
- 庙号:高祖、世祖
- 年号:黄初
- 在位时间:220年12月10日——226年6月29日
- 陵墓:首阳陵
- 姓名:刘协(公元181~公元234)
- 别名:汉献帝、山阳公、刘伯和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洛阳
- 出生日期:181年4月2日(辛酉年)
- 逝世日期:234年4月21日
- 职业:汉朝皇帝、山阳公
- 谥号:孝献皇帝(魏)、孝愍皇帝(蜀汉)
- 在位:189年9月28日—220年11月25日
- 陵墓:禅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曹丕不杀汉献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对三国历史有过了解的朋友们肯定都知道,汉王朝虽然在三国时期仍然存在,但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董卓被诸侯剿灭之后,曹操趁机扩充自己的势力,逐渐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汉贼,曹操一生虽然嚣张跋扈,位高权重,但是却始终不肯废掉汉献帝刘协自立为帝,甚至还作诗自比周公,表示自己有生之年绝对不会废掉汉献帝,当然曹操实际上很想当皇帝,但是却不敢轻易的逼汉献帝禅位,到死也只是个魏王,而曹丕篡位之后也对汉献帝非常礼遇,不敢加害汉献帝,这是为什么呢?实际上曹丕不是不想杀汉献帝,而是因为这三个原因不能杀:
第一:汉室虽亡,但人心向汉,曹丕篡汉已经属于大逆不道,曹操一辈子都不敢干的事情,曹丕竟然做成了,实际上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却有人心,很多的朝中大臣虽然明知道曹家大权在握,天长日久对曹丕篡汉也只能无奈顺从,但是对于汉献帝,很多大臣还是心念旧恩的,毕竟曹魏政权的很多大臣们都是汉朝的原班人马,世代食汉禄,如果曹丕杀掉汉献帝,恐怕就实在说不过去了,而曹丕也非常清醒的看到了这一点,毕竟汉献帝还有那么一点号召力,所以曹丕为了笼络人心,稳定新政权而不敢轻易杀掉汉献帝。
第二:汉献帝虽然没有实权,但是蜀地还有刘备的势力,一直以尊汉朝正统自居,如果听说汉献帝已死,刘备必然不会善罢甘休,而且会称帝正式建国,扩张自己的势力,如此一来刘备对外影响力就更大了,而汉献帝不死,刘备就没有任何理由称帝建国,因为虽然在曹魏方面汉献帝被废,但是既然刘备不承认曹魏政权,那么必然仍尊汉献帝为皇帝,这样刘备便不敢轻举妄动,再在蜀地搞出个汉政权,但是令曹丕没有想到的是明明自己没杀汉献帝,但是刘备方面却传播谣言说汉献帝已死,还假惺惺的为汉献帝举办了隆重的祭奠仪式,之后刘备便名正言顺的当上了皇帝,曹丕或许也没有想到刘备竟然比自己还无耻,明明汉献帝还活着,非要说人家死了!
第三:汉献帝既然已经答应禅位,曹丕其实没有必要斩草除根,虽然大家对汉王朝还有一点怀念,突然改朝换代,大家有点不适应,但是所有人都非常清楚,汉朝灭亡是必然的事情,四百年江山,汉运已终成为了所有人的共识,就是蜀汉的诸葛亮对此也只能承认,但是从政治角度来考虑,不杀汉献帝而厚待他更能够为自己洗刷骂名,让世人承认曹魏政权的合法性,更能表现出帝位禅让的合理性,如果汉献帝后来不明不白的死去,后世的史书必然要大骂曹丕篡位夺权,而饶汉献帝一命则为曹魏政权和自己博得了一个好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
史上最离谱的皇后:嫁了人生完孩子再入宫 2023-12-13
-
历史上最窝囊的皇帝,怀孕的妃子都保护不了 2024-01-02
-
樊哙多次救助刘邦,为什么最后还是被处死了? 2024-01-24
-
真正历史上张良是怎么死的 2023-12-23
-
刘太公为什么每次见刘邦都要俯首称臣?原因是什么 2024-01-18
-
汉武帝的母亲是谁?汉武帝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