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征方腊一战为什么会死了70人?
- 中文名:方腊
- 别名:方十三
- 国籍:古代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一说睦州青溪县;一说宋代歙州(治歙县,即徽州)
- 出生日期:公元1048年
- 逝世日期:公元1121年8月
- 职业:起义军首领
- 主要成就:发动民变 建立政权
- 所处年代:徽宗宣和年间
- 称号:圣公
- 年 号:永乐
- 妻 子:邵氏
- 儿 子:方亳
- 对 手:北宋
梁山好汉征方腊一战为什么会死了70人?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南征方腊的战争中,梁山一百零八将阵亡59人,病死11人,总计死亡70人。这让很多观众不解,为什么前面经历了征辽、平定田虎、平定王庆等数次战役,梁山108将无一伤亡,却唯独在征方腊的战役中 ,一下伤亡过半,以至于此战直接导致水泊梁山集团的迅速走向消亡。要知道田虎、王庆,可是和宋江、方腊一样,是《水浒传》四大寇之一啊,也不是吃素的,实力肯定也不弱。
首先来说,为什么在前面的数次战役中,水浒诸将一个没死。
1、征辽战役。梁山泊义军接受招安后,正遇辽兵侵犯,宋江受诏破辽。于是大军北进,攻下檀州,夺回蓟州,智取霸州,占领幽州,兵围燕京,辽主请罪投降。可见征辽的屡次战争是宋江集团主动出击,辽军被动应战。战场上掌握主动权非常重要,掌握主动权就掌握了先机。其次,这场战争是在北方,梁山泊好汉熟悉的地盘。而且此时辽国国运已尽,不再像以往那么强大。再有辽军并不善于使用阴谋诡计,而这一点正是梁山泊所擅长的。天时地利人和,均有利于宋江集团。从辽主最终主动请罪投降,可以看出,辽方并不愿意和宋江集团做你死我活的殊死搏斗,和这样的对手,难度要小很多。
2、平定田虎、王庆的战争。首先,“当下田虎左右,只有都督胡英、唐昌、总管叶清,及金吾较尉等将,领着五千败残军马,拥护奔逃。”“那时王庆手下亲幸跟随的,都是假登东,诈撒溺,又散去了六七十人。”从这两段描述中可以看到,田虎、王庆手下并无堪用的大将,和宋江手下梁山108将相比,本身就不是一个实力水平的,和这样的对手作战,想不赢都难。其次,一部分观点认为,宋江平定田虎、王庆的战争是不存在的,宋江在征辽和征方腊两次战争相隔的时间并不久,没有时间在中间这一两个月时间里,还去打田虎、王庆。这一段故事应是后人追加上去的,后补的。
我们再来分析下为什么征方腊的战争中,会死伤惨重。
1、实力相当,方腊集团和宋江集团一样,有一大批文武将领,都有各自的组织文化、组织目标和组织制度。方腊聚众百万,信奉摩尼教,主张“是法平等,无分高下”,丝毫不亚于宋江集团的“替天行道”。
2、地利优势不存在了。宋江集团地盘在北方,要到南方的和方腊集团作战,方腊处于主场位置,北方人不熟悉南方的地利、气候、人文环境,这对作战非常不利,很多人就是这么牺牲的。中箭虎丁得孙在山路草丛中被毒蛇咬伤了脚,毒气入腹而死。赛仁贵郭盛攻打乌龙岭时,被山上飞下的巨石连人带马砸死;小温侯吕方与敌将白钦拼斗时,双双跌入岭下同归于尽。通臂猿侯健、金毛犬段景柱从海路驶入钱塘江时,遭遇风浪船翻,落入海中淹死。
3、人和优势不存在了。一是两位主要人物离去,入云龙公孙胜回去修道了,神医安道全被召回京师了。团队中没有了公孙胜的道法和智谋,没有人能和方腊手下同样懂道法的包道乙天师、郑彪魔君对抗。没有了安道全的妙手回春,大量受伤的将领死于不治身亡。青面兽杨志病逝于丹徒县,豹子头林冲得风瘫而死,病关索杨雄发背疮而死,鼓上蚤时迁患搅肠痧而死。二是,宋江集团本就兵力不足,还被他分兵出击,由宋江、卢俊义分别带领,分两路进军。给敌人以各个击破的机会。
当然,决定战争形势的因素非常复杂,但这些就已足够说明,宋江集团和方腊集团对抗,肯定不会如前期屡次战争那么容易,会异常艰难。一次性死伤这么多主要将领,是大家都没想到的,得利的自然是大宋朝廷,此战之后,宋江、卢俊义均被设计害死,可以说是“不得好死”,并没有比方腊的下场好。这场战争,作战的双方都没有成功,成功的是大宋王朝,坐收渔翁之利,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赤老温是什么人?蒙古著名战将,成吉思汗麾下四骏之一 2023-12-27
-
古代皇帝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当吗 看看宋仁宗就清楚了 2024-01-31
-
宋真宗清算为什么要清算王继恩?真相是什么 2024-01-19
-
宋江为什么会把史进跟王定六当炮灰使? 2024-01-06
-
公孙胜为什么会脱离梁山?t他是什么结局 2024-01-17
-
茂德帝姬受尽宠爱,为什么还会被宋徽宗送给金人? 2024-01-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