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为什么会容不下沈家?原因是什么
- 姓 名:朱元璋(1328.10.21~1398.6.24)
- 别 名:重八兴宗国瑞
- 国 籍:中国明朝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
- 出生日期:1328年10月21日(戊辰年)
- 逝世日期:1398年6月24日
- 职 业:皇帝
- 主要作品《大明太祖高皇帝御注道德真经》《御制皇陵碑》《周颠仙人传》等
- 主要成就:推翻蒙元统治,恢复华夏政权;结束民族压迫,恢复民族平等;剿灭群雄,驱逐胡元,建立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确立一世一元制;发展经济,恢复生产,开创洪武之治;重视文化教育,整顿吏治;恢复朝贡体系,提出“不征之国”
- 即位地点:应天(南京)
- 在位时间:1368年1月23日—1398年6月24日
- 即位年龄:40岁
- 在位时间:31年
- 享 年:71岁
- 庙 号:太祖
- 谥 号:高皇帝
- 年 号:洪武
- 陵 寝:明孝陵
大家好,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我想,估计现在社会上的所有人都想要获得很多的金钱,其实,不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拥有巨大的财富都是所有人的心愿,就像是马云一样,拥有很多的钱,但是在古代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真的是好事吗?
应该不是什么好事,自古以来,商人就是不被古代人所看好,“士农工商”,商人是排在最末尾的,但是无论是做什么都还是需要钱,尽管统治者们打击商人们的地位,但是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运转还是离不开商人的。
不过如果你一旦拥有了富可敌国的财力,那么恐怕你就是皇帝的眼中钉了,沈家就是这样的一个悲惨的例子。
沈家是由沈万三的发迹开始的。一开始的沈万三其实之时一个小小的百一百姓,他们在周庄的一块低洼之地,勤劳的耕作,所以把这个低洼的抵港变成了一个收成比较高的熟地。之后,因为周庄的土壤和气候都是十分适合耕种,于是就大力发展农业,野史因此,积累了不少的财富。
其实要说这个周庄也还是一块宝地,不仅是气候适宜农耕文化,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的优越。 当时的水运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沈万三就看准了这一条路,不得不说沈万三是个很有经商头脑的商人。所以他就把中原的丝绸,瓷器什么的全部通过周庄这个水运枢纽运到沿海其他的地区,再把外地的那些香料,珠宝,象牙什么的晕倒中原来,也是因此,他的财富逐渐的变得非常多,可以说是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以上是沈家的致富之路,那么接下来就该说一说朱元璋了,要想了解沈家被朱元璋所灭的原因,必须知道朱元璋的生活经历。
早年的朱元璋只不过是一个平平淡淡的小老百姓,不想着什么以后可以坐上什么大官,更加不会想到以后的自己会成为天下的主人。他只是安安分分的在他的小村庄里过着他的小日子,以后就想娶个妻子,生几个孩子,就这样像他的祖先世代这样的生活下去。
首先搞清楚,朱元璋不是一个富人,他从小就是生活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最低端,遭受了许多的白眼,看透了人心,所以他的心里就是由一种从小就有的“仇富”心理。
开始的时候,这种心理对他的帝王之路还是由很大的好处,他凭借自己对于那些世家大族的不满,凭什么他们就可以吃喝玩乐,而我们这些穷百姓就要每天很辛苦的做工,还不能养家生活?
所以朱元璋就开始加入了起义的队伍里了,但是没有想到他还是干这行的料子。于是,在常遇春还有徐达等人的帮助下,先后是灭掉了陈友谅,张士诚,之后又是打败了元军,所以最后登上了帝位。但是要知道其实他是一个君王,所以君王喜欢把所有的权力都集中到自己手里,这样的话,自己会更加有安全感一点。
最主要的是沈家触了眉头,因为在朱元璋执政的初期,在胡惟庸的案件上,沈万三的女婿陆仲被扣上了胡党的罪名,因此被满门抄斩。在这之后的蓝玉谋反案子里,沈家也遭到了很大的打击。
之所以斩杀蓝玉是因为朱元璋要保护年幼的皇太孙朱允炆以后登基不会被那些豪杰威胁,另外是为了铲除民间富豪的根基。还有恐怕是因为朱元璋自己本身就是贫农出生,苦了大半辈子的农民皇帝认为富人会危害自己的统治,疑心作祟吧。
尤其是在封建的中央集权时代,一个家族的势力都比皇权还要强大,那么势必会受到统治者的强力的打压,所以,沈家的败落,也不过是皇帝巩固统治下的牺牲品吧。你们觉得呢?
-
李景隆是什么人?他真的是朱棣成功的第一功臣吗? 2024-01-16
-
朱载垕真的没有自己的陵墓吗?最后竟葬在自己爷爷的陵墓中 2024-01-04
-
孝洁肃皇后怀上皇子之后为什么会被皇上踢死她? 2024-01-16
-
朱翊钧开创出了万历中兴 却因大明江山埋下了祸根 2024-02-01
-
张璁:从芝麻官到宰相,曾三度位居首辅 2024-01-28
-
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因何而死?张居正死后的下场是? 2024-01-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