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钩戈夫人?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刘彻
- 别名:刘彘,字通
- 国籍:西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皇宫猗兰殿
- 出生日期:公元前156年7月14日(汉景帝前元元年六月丁末日)
- 逝世日期:公元前87年3月29日(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丁卯日)
- 职业:皇帝
- 主要成就:奠定汉王朝强盛的基础;盐铁官营,币制改革,设置刺史;独尊儒术,建立年号,首开丝路;大破匈奴,降服西域,吞并朝鲜
- 代表作品:《秋风辞》《瓠子歌》《天马歌》《悼李夫人赋》
- 在位时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
- 谥号:孝武皇帝
- 庙号:世宗
- 陵墓:茂陵
刘彻临死前为什么要杀钩戈夫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中华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迭,相应地,也涌现出了无数个性鲜明的皇帝。在这诸多皇帝中,有因无所作为而默无声名的,有因圣德贤明而千古流芳的,也有因昏庸无能而遗臭万年的。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在位期间,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他就是汉武帝——刘彻。
刘彻十六岁登基,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文化上采取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外攘夷拓土,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奠定了汉地范围······刘彻在各个领域均有所建树,并开创了汉武盛世的局面。
当然,一个王朝若要很好地延续下去,除了需要贤明的君主,皇位继承人的相关事宜也是重中之重。
正所谓“圣意难测”,刘彻临终前,下了两道密旨。
这两道密旨令群臣百思不得其解。其一是“立刘弗陵为太子”,其二是“杀掉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这道密令一下来,群臣和百姓们都很惊讶,也感到很害怕。
荣耀其子,却杀害其母,刘彻究竟意欲何为?很多人认为刘彻已经疯了,已经变成了杀人不咋眼的帝王了,毕竟他曾将自己辛勤培养了三十年的太子刘据都给杀害了,杀一个没血缘关系的女人应该也不会心痛。
但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刘彻要杀钩弋夫人,是有充分的理由的。他认为:“子弱母壮,必生祸乱。”
说起这个钩弋夫人,她当初进宫的方式可以说比较传奇。
一次,汉武帝刘彻巡狩,路过河间国。一位相士对汉武帝说此地有奇女,汉武帝立即下诏派人寻找。
果然如相士所言,一会儿的工夫,随行官员就找到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据说此女天生双手握成拳状,虽年已十多岁,但依然不能伸开。汉武帝唤此女过来,见其双手果真是紧握拳状。奇怪的是,汉武帝伸出双手将这女子的手轻轻一掰,这数十年没掰开的手就给解开了,在掌心里还紧紧地握着一只小玉钩。
随后,汉武帝命人将此女带回皇宫,并且册封她为婕妤,号钩戈夫人。
钩戈夫人入宫后,不久生下了皇子刘弗陵。太子早年起兵造反,失败后畏罪自杀;刘弗陵的几个哥哥又荒诞无道,绝非做皇帝的最佳材料。这下,刘弗陵就成为了继承皇位的最佳人选。
眼看着刘彻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弗陵离皇位也越来越近。但此时小太子年龄尚小,刘彻越来越担心,刘弗陵处理政事怕会力不从心,这个时候他的母亲钩戈夫人就会顺理成章地理政,也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
刘彻很清楚,君主年幼而母后接管政事,太后权力大于皇权,无人能阻止女主人专断独裁容易导致国家内乱,会断送大汉江山。
所以,汉武帝要除掉钩戈夫人,清理小太子刘弗陵上位后的权力障碍。
事实证明,刘彻的这道秘令,让新上任的皇帝在治理国家上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大汉江山延续了数百年。
若我们回顾历史,你会发现,古代出现过多次太后权力大过皇帝的情况。早期的吕雉,后来的窦太后,近代的慈禧,都是由于上一位皇帝没有清理继承人当上皇帝后会遇到的障碍,导致皇帝成为了太后操纵的傀儡。
突然觉得有必要多说几句,要是咸丰帝也明白这个道理的话,对慈禧痛下杀手,大清朝至于让慈禧太后搞得这么乌烟瘴气吗?
-
郦商是什么样的人?汉初功臣名列第六位 2024-01-25
-
皇帝为什么要将李陵满门抄斩?真相是什么 2024-01-11
-
刘邦杀韩信彭越真的做得对吗?原因很多人都难以置信 2023-12-31
-
历史上第一个被处以腰斩极刑的公主,还是汉武帝的长女 2024-01-10
-
郭圣通: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废但没有被打入冷宫的皇后 2024-01-24
-
吕后心狠手辣,刘邦为什么不愿意动她? 2024-01-2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