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她的背景怎么样
- 姓名:长孙无忌(594年~659年)
- 字号:辅机
- 国籍:唐朝
- 民族:鲜卑后裔
- 出生地:河南洛阳
- 出生日期:594年
- 逝世日期:659年
- 主要作品:《唐律疏议》
- 主要成就:凌烟阁功臣第一位
- 官职: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 爵位:上党县公→齐国公→赵国公
- 籍贯:东都洛阳
- 父亲:长孙晟
长孙无忌是什么出身,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有一个人,他和李世民是郎舅关系,青年时期就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大唐统一立下汗马功劳,是玄武门事变的主要谋划人和参与者;他是大唐王朝的开国功臣,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他是三朝元老,一生忠心大唐,却因为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而被诬陷,最后定罪谋反,流放到偏僻之地仍被逼杀。这个人,他的名字叫长孙无忌。
出身决定命运:长孙无忌到底有何背景?
长孙无忌出身名门望族,世代官宦。他的先祖是鲜卑族拓跋氏,北魏皇族支系,后来更姓为长孙氏。他爷爷是北周高官,受封平原公。长孙无忌爸爸叫长孙晟,在隋朝当右骁卫将军。
长孙无忌出身官宦世家,被人可谓是“官三代”,但他也有不幸的地方。那就是在他年少时爸爸就去世了。屋漏偏逢连夜雨,家中失去了顶梁柱,长孙无忌一家被族人欺负,无忌妈妈带着无忌和妹妹在家族中无法安身。还有比这更惨的事情吗?无奈之下,无忌的妈妈带着两个孩子投靠无忌的舅舅高士廉。长孙无忌和妹妹便由高士廉抚养长大。
高士廉也在隋朝任职,并且他和李渊是朋友,交情不浅。高士廉和李渊两家人经常聚会,期间长孙无忌结识了李世民,两人性情相投,关系很好。高士廉也很赏识李世民。于是,他主动提出把长孙无忌的妹妹长孙氏许配给李世民。李渊很乐意这门亲事。毕竟两家世交,门当户对。而且长孙氏自幼聪慧,很讨人喜欢。就这样,长孙无忌的妹妹成了李世民老婆,长孙无忌与李世民成了郎舅。
当时,无论是长孙氏还是长孙无忌都预料不到这门亲事会成为长孙家族飞黄腾达的起点。或许高士廉当初隐约感觉到这个叫李世民的孩子日后会有大出息。
长孙无忌少年丧父,小小年纪就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虽然舅舅高士廉对他们一家非常很好,但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还是深刻影响了长孙无忌的性格。他少年老成,小小年纪就善于察言观色,从小就学会了揣摩别人的心思。这个孩子生性聪明,加之勤奋好学,年纪不大,学问却很高。史书上说他“博通文史”。
长孙无忌有了家世背景,有了知识和才能,有了李渊家族和高士廉家族的关系,此时他已经站在了风口上,只等送他上青云的那阵大风了。这阵风一定会来。当时隋朝已经走到了尽头,“革命”的烽火遍布神州大地。李渊父子审时度势,正在暗中聚集力量、酝酿机会。长孙无忌只需要耐心等待。
风,果然来了。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正式举起了反隋的大旗。
此时,杨广还活着,天下名义上还是姓杨。站在隋朝立场上,李渊起兵是大逆不道。长孙无忌该如何选择?是维护隋朝的统治还是加入郎舅的队伍?
事实上长孙无忌没有过任何犹豫。他早就看清了隋朝的命运。起义军遍布天下,大家都忙着称王称帝,天下已经不是杨广的了。长孙无忌想都没想就赶到李渊的大帐去拜谒,表明自己坚决拥护李渊。看到郎舅兼好朋友的长孙无忌前来投奔,李世民非常高兴,将他留在身边。安排他从事军队中的文职工作。
公元618年,李渊称帝,国号唐。此时天下四分五裂,摆在李渊父子面前的是个烂摊子。如何收拾这个摊子?没什么好说的,只能靠武力统一。而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李世民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功业越来越大,势力也逐渐壮大。621年,李世民被封为天策上将,府邸称“天策府”。天策府内可以置官属,设精兵八百。李世民为了笼络人才,加强智库建设,开设了“文学馆”,招纳八方文人贤士。一直跟随在他左右为他出谋划策的长孙无忌成了文学馆里的核心成员。
-
心狠手辣的李世民是怎么赢的民心的?真相是什么 2024-01-22
-
刘文静:唐朝开国宰相,功劳大为何不得善终? 2024-01-03
-
黄巢身中状元被皇帝罢免,后来推翻朝政自己做了皇帝 2023-12-25
-
萧瑀是什么样的人,他和李世民是什么关系? 2023-12-17
-
千古名相狄仁杰纸扇断案的故事 2023-12-13
-
杜甫说“世人皆欲杀李白”,李白犯了什么事? 2024-01-1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