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君弘为什么会被人杀害?杀他的人还得到李世民的勉励
- 姓名:李世民(599.1.23~649.7.10)
- 别称:唐太宗,天可汗
- 国籍: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陕西武功别馆(今陕西省武功县)
- 出生日期:公元599年1月23日(己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649年7月10日
- 主要成就:文韬武略,平定乱世,开疆扩土,贞观之治,求贤纳谏,宽厚爱民
- 代表作品:《帝范》,《贞观政要》等
- 在位时间:公元626年登基(在位23年)
- 庙号:太宗
- 谥号: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 尊号:天可汗(唐周边各民族尊称)
- 年号:贞观
- 上一任皇帝:李渊(唐高祖)
- 下一任皇帝:李弘(唐义宗)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名人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敬君弘故事,欢迎关注哦。
在古代,出将入相或许是每个人的梦想,但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顺利的出将入相,除了实力之外,还有那么一点运气,否则,只能和出将入相失之交臂,虽然获得了荣誉,但那已经是身后事了,不能不说有那么点遗憾。
玄武门之变就是一个改变人一生的一个机会,对于失败和成功的一方都是如此,所谓成王败寇就是如此残酷,太子李建成失败了,现在读史书的时候都觉得李建成不如李世民,历史不容假设,李建成没当皇帝,不能说他一定不如李世民,但是跟着李建成的这些人就倒霉了,不过依然李建成这边还是有人抓住了这次危机,给自己找了一条飞黄腾达的路。而李世民这边呢却有人让煮熟的鸭子飞了,自己也丢了性命。
李世民这边丢了性命的就是敬君弘,而李建成这边抓住机会的是冯立。
史书对于敬君弘不多,只是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有记载,从这点也可以猜测,敬君弘其实并不是一个非常厉害的将军,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可能会进入凌烟阁。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李世民杀死,但是东宫这边也是有一大批人的,他们还是不甘心失败的。
而守卫玄武门的就是敬君弘,武德年间,敬君弘被为骠骑将军,封黔昌县侯,掌屯营兵于玄武门,让敬君弘守卫玄武门是李渊的决定,可见当时的李渊并不知道敬君弘是倾向于李世民的,不然也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敬君弘,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敬君弘被李世民这边的人策反了,史书没有记载,我们也无从证实。
前文说过,李建成丝后,有些将领是不甘心的,或者说也是为了自己找个出路,其中就包括冯立和谢叔方,史书记载:
建成被诛,其左右多逃散,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久之,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
冯立看到很多人逃散,感叹说我受了李建成的恩典,怎么能逃命呢,于是率领军队来攻打玄武门,最后杀死敬君弘,这才对手下的人说稍微报答了太子了一些,于是解散了队伍逃走了。
敬君弘是守玄武门的,为什么这么轻易被冯立杀死了呢,原来敬君弘太冲动了:
隐太子李建成之诛也,其余党冯立、谢叔方率兵犯玄武门,君弘挺身出战。其所亲止之曰:“事未可知,当且观变,待兵集,成列而战,未晚也。”君弘不从,乃与中郎将吕世衡大呼而进,并遇害。太宗甚嗟赏之,赠君弘左屯卫大将军,世衡右骁卫将军。
首先,敬君弘的精神是值得表扬的,当冯立和谢叔方来攻打的时候,他挺深而出,要去迎战,这也是立功心切的表现,只是方法不对,而其他的亲信也劝他现在情况不明了,需要以静制动,但是敬君弘不听,带着士兵就出去了,最后被冯立所杀,李世民对他的表现非常赞赏,还追封了将军,这只能算是安慰奖了。
再来说回冯立,和谢叔方,同样是来攻打玄武门,两个人的目的却不一样,谢叔方更纯粹一些,而冯立则目的性非常强,如果真的是为了报答李建成,那么应该力战直到战死,但是冯立没有,他杀了敬君弘以后就遣散士兵逃了,如果只是这样也不能算目的不纯,但是他又回来跟李世民请罪,这就明显的目的不纯了,他也知道李世民为了稳定人心不会杀他,所以他表现出来的是对李建成的忠诚,当皇帝的都喜欢忠诚的将士,所以李世民赦免了冯立,后来还抵抗突厥,最后被派任广州都督。
相比冯立,谢叔方才是真义士,杀死冯立以后,谢叔方并没有逃走,而是继续战斗,直到尉迟敬德拿出李元吉的头颅,谢叔方这才大哭逃走,后来被抓住。就连李世民都称赞他是义士。受到李世民的重用,而谢叔方对待百姓也非常好,曾经担任洪、广二州都督。
纵观敬君弘、冯立和谢叔方的命运,不得不感叹,机会和危险并存的,就看能不能抓抓,像敬君弘,不但没有抓住大好的形势,反而葬送了性命,杀他的人并没有被杀死,反而被赦免,并得到重用,敬君弘其实就是白死了。
-
唐少帝李重茂生平简介 太平公主为何废他帝位? 2023-12-30
-
李忱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跟马元贽有什么关系 2024-01-11
-
李世民爱才,那他为什么还要杀单雄信? 2024-02-02
-
高舍鸡本来是高句丽人,他是怎么成为大唐名将的? 2024-02-01
-
唐玄宗返回长安之后,是什么下场?唐肃宗是怎么对他的? 2023-12-27
-
为什么唐朝的王公贵族不愿娶公主? 2024-01-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