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公主到底有多狠毒?她做了些什么
说到安乐公主,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载初二年七月,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说:“武则天是弥勒佛化身下凡,应作为天下主人。”武则天下令颁行天下,命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经》,命僧人讲解,并将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
九月,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请改国号为周,赐皇帝姓武。如果说,在唐朝做什么最为不幸?自然要属做武则天的儿女。
那么,何出此言呢?
据记载,武则天在早期,为了前程,杀害了自己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其女儿之死更显残忍,沦为政治牺牲品,当时武则天为了打击对手王皇后,不惜闷死自己幼女,对其进行诬陷。而后王皇后被皇帝贬为庶人,武则天则轻易上位。
从这里看出,武则天为了权力,狠毒至极,连自己的亲生骨肉都不惜迫害,是为大恶之人。不过今天我们所说的主角,却是较之武则天还要心狠手辣,她便是安乐公主。
在谈及安乐公主前,我们先了解下当时背景。武则天为了夺得皇后之位,先后杀掉一女两子,皆为亲生骨肉,作为她第三个儿子的李显,对此痛苦不已。亲眼看着自己幼年的妹妹、两个哥哥皆死于亲生母亲手下,这种滋味或许是李显这辈子都不愿再体会的。
李显性格并没有死去的两个哥哥那般豪气洒脱,他更多的是平庸软弱、缺少果断,也正是因为此,他一生都在凄惨中度过,哪怕后来当上皇帝,依旧逃不脱被废的命运。
在李显担任皇帝期间,想要纳入韦后族人为侍中,遭到大臣裴炎立马。李显为此大怒,称:“天下我都可以给韦后,更何况是一个侍中。”此话被武则天得知,担忧江山会落入韦后手中,遂废掉李显帝位。此刻,李显的悲催人生才刚刚开始。
公元685年,李显与韦后被流放房州。同年三月,正值冬春交替,气候寒冷。在前往房州的路上,韦后生下一名女婴。李显欣喜不已,想要拿东西为女儿包裹身体时,却连一条被毡都找不到,此刻的李显方才意识到自己的落魄。
女儿嗷嗷大哭,李显无奈之下,只能脱下自己的衣袍为女儿遮风避寒。女婴在这种艰辛条件下能够存活实属不易,李显后来称她为“裹儿”,这个女婴便是安乐公主。
自此,安乐公主便一直呆在韦后身边,在房州生活。而李显的其他子女,如李重润、李仙蕙的去向,史书中并没有进行记载。不过后人推断,当时二人年仅几岁,在韦后离开的情况下,不可能继续留在长安,因此,极有可能跟随李显一同前往了房州。
安乐公主早年生活比较艰辛,但她却乐在其中。她虽然没有享受到公主本应拥有的荣华富贵,但却收获了来自父母的疼爱,这点是历代公主难以企及的。在流放的几年里,李显与韦后对她呵护备至,以此来弥补内心的愧疚之情。
就这样,安乐公主度过最难熬的几年,逐渐长大成人。
在她十三岁的那年,唐朝发生宫廷争权,武则天最初想要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子,导致原本皇储李旦成为摆设,此举遭到宰相狄仁杰的强烈反对,无奈之下,武则天不得不重新思考对策。
当时的武则天已经身处晚年,在世间待不长久,如果狄仁杰等人坚持反对,那么在她死后,宫内势必出现动乱,仅凭她的侄子是守不住政权的,到时候还是李家天下。且武则天觉得,历来都是子嗣将父母牌位供奉祖庙,还没有侄儿将姑姑牌位放入祖庙的先例,况且祖制也不允许,如果她将侄儿立为太子,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好处。
思来想去,武则天最终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李显,眼下也只有让自己儿子做皇帝更为妥当,晚年逝去后也能留个名节。
在这种考量下,武则天召回了李显,重新复回皇位,韦后与安乐公主一同陪同返京,安乐公主当时被封为安乐郡主。这种身份的巨大转变使得安乐公主沉醉其中,渐渐迷恋上了权力,而韦后也彻底翻身,重新成为皇后,由于之前吃尽十多年苦头,韦后对于恢复后的权力极为珍惜,甚至达到了贪婪的地步。
她为了防止以往悲剧重演,开始插手朝政,把控权力,誓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把以往丢失的东西全部拿回来。在这点上,安乐公主与母亲韦后达成了共识。
当时的太子为李重俊,但安乐公主根本看不起庶出的李重俊,日常中对他揶揄讽刺、极尽挖苦,如同对待仆人一般,期间上官婉儿加入韦后阵营,她常在诏令中抬高韦后贬低太子,导致太子李重俊对韦后势力恨之入骨。
公元707年,不堪凌辱的李重俊发动政变,率军杀入皇宫,唐中宗李显认为太子造反,派军于玄武门前拦截,双方发生激战,李重俊遭遇军队倒戈,遂兵败,逃跑途中被部下杀害。
李重俊死后,唐朝自然需要再立太子,首要人选便是李重茂,即安乐公主的哥哥。听闻消息后,安乐公主却对此闷闷不乐,她担心哥哥当上皇太子后,会影响到自己的权力。为此,她专门找到唐中宗,要求自己顶替哥哥当“皇太女”。
此举虽然看似荒唐,但对于极为宠爱女儿的唐中宗来说,还真的有过考虑,好在后来太平公主插手,使得安乐公主没有得逞。“皇太女”没有当成,安乐公主并没有就此放弃,她精明灵巧,此事不通当即又想出另外一法。
之前永泰公主(李仙蕙)的丈夫因与武则天男宠产生矛盾,后被武则天杀害,永泰公主在第二天后因难产而死。李显复位后,将女儿与其丈夫合葬,并改墓为陵。
而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在兵变中被杀,只是被葬于坟墓。处处不愿落后于人的安乐公主,自然要在此事上争上一争。她找到唐中宗,称自己与丈夫情深似海,将来死后定然要与丈夫葬在一起。那么,皇帝应该下令将武崇训的坟墓称为“陵”,日后自己葬在里面,才能不失公主的身份。
安乐公主的要求遭到了朝中大臣卢粲的反对,永泰公主论为人以及遭遇,大臣们都是极为了解,对于合葬为陵,自然赞同。但对于安乐公主,他们则就不敢苟同,且不说安乐公主尚且健在,单说她自己出面索要皇令,便有失皇家尊严。李显也觉得此事不妥,便拒绝了安乐公主的要求。
安乐公主极为震怒,将这股火气撒到了卢粲身上,逼着李显将卢粲贬到地方。
安乐公主做事不仅霸道,且私生活糜烂。其丈夫刚死未过百日,她便已经与前夫的堂弟武延秀勾搭一起。武延秀此人长相俊秀,但却无才无能,纯属靠脸谋取私利。早年他曾被送往塞外和亲,然而塞外嫌弃武延秀不是李家子弟,又给遣送回来。
安乐公主与情人的发展速度出乎意料,其夫七月刚死,她便已在十一月与武延秀成亲。期间李显、韦后以及文武百官皆出席了婚宴。安乐公主趁此耍了个心机,在对李显、韦后行礼之后,转身便向宴席中的朝中大臣们行礼。这一行礼不打紧,吓得那些王公贵族赶忙起身,跪于一旁还礼。
场面甚是滑稽,安乐公主却非常受用,这便是权力的强大。她已经爱上了权力所带来的快感,这种快感是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的。人总是习惯贪得无厌,安乐公主亦不例外,一旦迷恋权力,就容易沉沦其中,难以自拔。
有次,安乐公主看到自己的妹妹长宁公主的府邸,无比奢华壮丽,比自己的要强上太多。这一刻,安乐公主的攀比心再次爆发,准备重建府邸。为此,她强拆民居、抢夺祖姑母府邸,甚至不惜挪用国库钱财,只为修建自己心中的奢华府邸。
府邸建成后,国库已经见底,然而,安乐公主并不在意。为了追求排场,她说服父母,命数万军队与骑仗礼乐护佑自己与丈夫进府。关于安乐公主蛮横之事不胜枚举,期间也遭遇许多大臣上报,请求惩处安乐公主。但李显由于对女儿宠爱,皆拒绝了提议。
安乐公主疯狂享受权力的同时,韦后正在宫内广纳男宠,安乐公主为了讨好韦后,将自己丈夫献给韦后享用。如此以来,母女俩倒真的形成同一战线,过起了淫乱生活。时间久了,韦后与安乐公主不甘于眼前,想要更大的权力。母女俩遂想到废掉当今太子,推举武延秀为太子。
此事告诉唐中宗后,遭到了他严词拒绝,且唐中宗对于母女俩淫乱后宫之事表示出了不满态度。此处可以看出唐中宗之软弱,自己的皇后与他人淫乱,竟然只是不满而已。
然而,这种不满在韦后与安乐公主眼里,却是极大的威胁,她们担心日后唐中宗会以此兴师问罪,索性先发制人,用食物毒死了唐中宗。想必,李显怎么也没想到,昔日流放时,与自己共同患难的妻子与女儿,会有一天对他痛下杀手。
唐中宗死后,韦后与安乐公主自以为独掌宫廷大权,然而,她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十三天之后,以李隆基为首的军队便在一个深夜突袭了皇宫,将韦后一刀两段。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尽皆被杀,当时,安乐公主仅有二十五岁。
但是,对于安乐公主毒死亲生父亲一事,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蒙曼在《百家讲坛》——“蒙曼说唐——太平公主”之“中宗之死”一节的曾说道:
“我个人认为,虽然说唐中宗是在忽然之间、没有征兆的情况下死亡的,虽然历史上各种记载都众口一词地认为,是安乐公主和韦皇后合谋,虽然说安乐公主和韦皇后的政治野心也是昭然若揭的。可是,我还是认为,唐中宗李显不是被毒死的... ...”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现今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
-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告密者是谁?李世民为何成功? 2023-12-30
-
唐朝宰相裴冕是有哪些功绩 裴冕的历史评价怎样 2023-12-18
-
高力士为什么能成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2023-12-10
-
张议潮是谁?一个被人遗忘的晚唐名将 2024-01-29
-
李忱是怎么被推上皇位的?跟马元贽有什么关系 2024-01-11
-
陈硕真是什么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2024-01-0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