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是什么结局?他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妻女毒杀
- 本名:李显
- 别称:李哲
- 所处时代:唐朝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时间:656年11月26日
- 去世时间:710年7月3日
- 主要作品:《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登骊山高顶寓目》
- 主要成就:神龙政变,恢复唐朝
- 年号:嗣圣,神龙,景龙
- 庙号:中宗
- 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 陵寝:唐定陵(陕西富平)
每当一提起李显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唐太宗李世民晚年时,听闻应国公武士彟(yuē)的女儿武则天貌美,便将她召入宫中,立为才人(低级妃嫔),赐号武媚。唐太宗死后,高宗李治继位,武则天削发入感业寺为尼。李治垂涎武则天倾国美色,便将武则天召入宫中,日益宠爱,最后竟废掉王皇后而立武则天为皇后。
李治号称天皇,武则天也号称天后。武则天足智多谋,又熟知文史,李治久病不愈,百官奏事,便由武则天裁决。从此武则天辅政几十年,威望势力与皇帝一般,当时被称为“二圣”。
武则天为李治生下四子二女,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早先立长子李弘为太子,后来李弘违背武则天的心意而失宠,不久便暴病而亡,有传言称武则天谋害了李弘。其后立次子李贤为太子,李贤与武则天关系紧张,被诬陷谋反,于是被废为平民,不久被武则天派去的人杀害。其后又立三子李显为太子。
唐高宗李治死后,李显继位为唐中宗,但政事都由太后武则天决断。李显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重用韦皇后的家人,想提拔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却遭到宰相裴炎的阻止。李显恼怒之下竟然脱口而出:“我将天下给韦玄贞,也不在乎,难道还吝惜一侍中吗?”裴炎将此话报告给了武则天,于是才做了55天皇帝的李显被废为庐陵王。其后,武则天立四子李旦为傀儡皇帝。
武则天谋夺唐朝社稷,大肆杀害李唐宗室诸王,扫清称帝的阻碍。690年,武则天称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称为“神都”。
武则天的侄子武承嗣、武三思谋立为太子,派人游说道:“自古天子不传异姓。”武则天为继承人一事犹豫不决,狄仁杰说:“姑侄与母子哪个更亲?况且如果陛下儿子为天子,会把陛下的灵位供奉在太庙中祭拜,从来没听说过侄子当天子,会把姑姑的灵位供奉在太庙中祭拜。”于是武则天派人将李显召回洛阳,立为太子。
李显这次学聪明了,为了巩固太子之位,他和武氏联姻,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魏王武承嗣的儿子和梁王武三思的儿子。
武则天有很多男宠,晚年时宠爱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并以二人为耳目,监视朝廷动静。神龙元年,宰相张柬之联合禁军将领谎称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意图谋反,于是率兵将此二人捕杀,并要求武则天传位给太子李显,这就是神龙政变。最终李显第二次当了皇帝,复辟了唐朝。
武则天虽死,但武家兄弟和皇帝李显是姑表兄弟,又是儿女亲家,势力不减。武三思和李显的妃子上官婉儿以及韦皇后有染,甚至当着李显的面与韦皇后调情,而李显竟然毫不介意,甚至陪着一块玩。武三思与韦后勾搭成奸,迫害大臣,引起众人的怨恨。
韦皇后并非太子李重俊的生母,她和武三思忌惮太子聪明果断,图谋废掉他,立女儿安乐公主为皇太女,遭到李显的拒绝。李重俊决定反击,于是联合羽林将军李多祚等人发动政变,诛杀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父子。李显在城楼喊话,士兵顿时溃散,李重俊出逃,不久被杀。荒唐的是,李显用儿子李重俊的头颅祭奠武三思等人,告慰亡灵。
李显不但昏庸,还嬉游无度,荒唐放纵。李显将宫中布置成集市的样子,命令宫女充当商贩,售卖物品,又命令群臣为顾客,与宫女交易。买卖过程中,群臣与宫女发生争执,言语猥亵。李显与韦皇后特意在旁观看,以此取乐。
韦皇后想临朝称制,当第二个女皇武则天。其女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强烈支持韦皇后的想法。于是韦皇后和安乐公主合谋毒杀了李显。
唐中宗李显也太倒霉了,首次称帝被武则天废掉,再次称帝被妻女毒杀。他能在母亲武则天掌下逃脱,却逃不掉妻女的毒杀。
-
为什么说刘洎死的冤?就因教授太子读书遭到妒忌而被陷害身亡 2024-02-02
-
唐朝宰相李岘是怎样的人,他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2023-12-18
-
后梁太祖朱全忠为什么被称为篡位皇帝 2023-12-14
-
高舍鸡本来是高句丽人,他是怎么成为大唐名将的? 2024-02-01
-
唐朝宰相苏良嗣简介 苏良嗣和狄仁杰什么关系 2023-12-19
-
郭孝恪被杀后,李世民为什么要说他是咎由自取? 2024-02-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