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第二位皇帝,揭秘李嗣源的辉煌一生
- 中文名:李嗣源(867年~933年)
- 别称:李亶、邈佶烈
- 所处时代:后唐
- 民族:沙陀族
- 出生地:应州金城(今山西应县)
- 出生日期:867年
- 逝世日期:933年
- 主要成就:协助李存勖光复唐朝,同光中兴 杀酷吏,褒廉吏,罢宫人伶官,废内库,宽仁为政,五代小康
- 职业:皇帝
- 庙号:明宗
- 谥号:圣德和武钦孝皇帝
- 陵墓:徽陵
在古代众多朝代中,既有贤明的君主也有无能的君主,但是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或是动乱纷纷或是安稳平定,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有识之士,来堪当国家重任,肩负使命,继承先皇后位,为国家谋发展,为万世开太平,要拥有为国家事事着想的雄心壮志,带领着自己的国民走向辉煌,光宗耀祖。
但有时或是不尽天命,虽然为了国家呕心沥血,但结局也有令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或是默默离场或是突然逝世,还真是令人惊恐啊!
而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介绍的人物也就与此相似,虽有看似辉煌的一生,但是结局也终是黯然离场,而这个人就是李嗣源,那接下来就跟着小编一起去了解了解吧!
先介绍介绍李嗣源这个人物吧!李嗣源是一位沙陀人,父亲是一位雁门部将。
李嗣源本人就长相魁梧,力气也是十分之大,并且在骑射方面也是有一定的天赋,英勇好战,在带兵打仗的时候各个方面也都表现得非常好,因此得到了他人的赏识,而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沙陀族的部落首领,面对这样优秀的青年才俊,李国昌当然不会迟疑,立马就将他纳入自己的名下,为自己效力,不然在等些时候,可能就会被别人挖去了。
更让人难以相信的是,若与李嗣源相处的时候,会发现他做事有条有理,并不直冲莽撞,待人忠厚,而且少言寡语很少与别人发生利益上的冲突,对待恩人更是有恩必报。
而他这个名字是由自己的养父李克用赐名的,在生活起居,教育方面李克用对李嗣源都是尽心尽力,然而人这一生也总有会遭遇不幸的时候,纵然他很善良,活得好好的似乎都没找别人什么不是,但却被朱温密谋杀害,地点就在上源驿,而在当时李嗣源就在他养父身边,更是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养父的安全,这样的行为是多么的让人对他极为赞叹。
在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后,李克用更是由心里赞赏自己的养子,这孩子还真是好啊!
而李克用更是非常放心的将一些重要的任务交给李嗣源处理,而李嗣源没有辜负义父的期望,每一次出征带兵都是风风光光凯旋而归,即使是身受重伤,也要赢下去,力挽狂澜。在后来后唐大军决定攻打开封,李嗣源更是亲自带领军队,冲锋陷阵,成功赢得胜利。
身为后唐帝王的李存勖在听闻此消息后更是喜极而泣,非常的感激,对李嗣源更是多一份的崇仰,对他也是给予了多项的赏赐,甚至称他为后唐众多朝臣之中的第一功臣,这可是真是无上的荣耀啊!
但是历代的帝王都摆脱不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时时会忌惮有功之臣,担心他功劳太大,得到其他大臣的重用,因此也是经常的提防着他。
难道这为你这帝王办下大事,还得不到信任,那还不如平凡的当个乡村野夫,但是人人都有着自己的凌云壮志,想要在特定的地点展现出自己的价值,或许每个人都不愿平庸着过完自己的一生,纵然危险就在身边。
最终的结局,帝王李存勖是不幸的,国家发生巨变,军中发生了变化,一些敢于和皇帝对抗的将士,不满皇帝的做法,纷纷作乱,想要将李嗣源登位,因为他才是最有才能的,李存勖简直是昏庸之辈,不可能将国家走向辉煌。
而李嗣源不同,他一定是有能力的,就这样在各地都发生一些动乱之后,帝王李存勖被杀害,年龄已近六十的李嗣源顺利的成为下一任的帝王,虽然只是当政七年,但是国家在他的管理之下,百姓负担减轻,人人都可以安居乐业。
无用的官员无处可逃,社会经济得以腾飞,这无非在世人眼里留下最好的一面,应验了将士的说法,李嗣源,他果真是一代明君。
但是李嗣源的结局是不好的,他在933年的时候不幸患上了重病,重疾在身,但在他即将逝世之前,有一个难题摆在了帝王和众多朝臣的面前,那就是在他继位以来,太子这个位置一直都没有人来坐,那么到底是谁来继任?
而有一天,李从荣也就是帝王的皇次子还看望父亲,但是很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就在他离宫不久,宫内却有哭声,人人都以为皇上死了,但是相反的是李嗣源的病情却逐渐好转,但是他的孩子不知道啊!
就这样李从荣私自派军队发生动乱,想要将这皇位为自己所有,李嗣源更是在得知这件事后,活活被吓死,真是让人怜惜啊!
-
朱温有几个儿子?他们结局如何? 2023-12-30
-
郭威为何要把皇位让给毫无血缘关系的养子柴荣 2023-12-16
-
郭威单独对赵匡胤进行了封赏 赵匡胤为什么一点也不高兴 2024-01-09
-
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是谁 刘知远和皇后李三娘的故事 2023-12-16
-
柴荣为什么罢免张永德和李重进的权力?原因是什么 2024-01-10
-
朱友贞简介 朱友贞干了什么事儿被视为不详? 2023-12-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