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 名人故事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打不过曹操?真相是什么

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打不过曹操?真相是什么

时间:2024-02-06 00:39:01 来源:网络
  • 姓名:曹操(155年~220.3.15)
  • 别名:曹孟德、曹吉利、曹阿瞒
  • 国籍:三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
  • 出生日期:155年(乙未年)
  • 逝世日期:220年3月15日(庚子年)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主要成就:实行屯田制,安抚流民
  • 消灭群雄,统一北方
  • 开创建安文学,提倡薄葬
  • 代表作品:《观沧海》《龟虽寿》《让县自明本志令》等
  • 谥号:武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高陵
  • 姓名:袁绍(?~公元202)
  • 别名:本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
  • 逝世日期:公元202年
  • 职业:大将军、冀州牧
  •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 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 葬处:冀州
  • 爵位:邺侯
  • 容貌:姿貌威容

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官渡之战。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扫平袁术吕布。四年(公元199年)冬,袁绍公孙瓒,尽有河北四州之地,北方的两位霸主,昔日的好友之间终于爆发了一场为争霸中原的问鼎之争——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初期,袁曹两军对阵的兵力较为悬殊,据《三国志》、《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袁军参战部队达十余万,战马万匹。而曹操一方则“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袁军兵力明显远胜于曹军,最后却被大败而回,原因有三:

1、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断。麾下谋臣沮授在官渡之战前曾劝袁绍休养生息,由于刚刚消灭公孙瓒,兵疲民困,应当先务农生息。而袁绍没有听取。官渡之战时谋臣田丰又劝袁绍出奇兵袭扰曹军,袁绍不仅不听,反而听信审配的话,以“沮众”之名把田丰打入监狱。而曹操的谋臣荀彧提出“四胜四败”之论,言曹“气度、谋略、英武、仁德”四胜于袁绍,郭嘉提出“十胜十败”之论,把袁绍分析得淋漓透彻,从任用谋臣这点,袁曹之间的优劣可见一斑。

2、奇袭乌巢。战役初期曹操谨慎,而袁绍骄纵。在后勤粮草不能及时供应的情况下,依旧坚守等待时机。这时荀攸报告说,袁军有一支粮队即将到达,领兵的韩猛好勇无谋,曹操就派徐晃史涣半路截击,击破韩猛,焚烧粮车数千辆。这次截击之后,袁绍又命淳于琼率领万余人护送运粮车到离官渡北四十里的乌巢屯放。袁军有一位谋士叫许攸,他觉得袁绍好谋无断,就去投奔了曹操,并且告知曹操粮草就屯放在乌巢。曹操当机立断,亲率五千步骑,冒用袁军旗号奇袭乌巢,最终烧掉了乌巢所有的屯粮。从此袁军的士气一落千丈。曹操的果断和坚决促成了这场战役胜利的关键。

3、张郃高览的投降。史书记载乌巢屯粮被焚烧之后“绍军溃”,救援乌巢的袁军统帅是郭图,由于他没有能够挽回败事,就把责任推卸给了张郃和高览。袁绍听信郭图谗言,派使者去责问两人,高览一怒之下斩了使者,向曹军投降。张高二人投降之后“绍众大溃”,再也无力回天。

曹操凭借卓越的战略眼光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而战败后的袁绍败退回冀州,从此一病不起,过了不久就溘然长逝了。

标题:官渡之战袁绍为什么会打不过曹操?真相是什么
链接:https://www.lishimingren.com/gushi/2891.html
版权:文章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更多
三国皇帝列表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三国

三国(公元220年~280年,另有184年、190年或208年起始说)是中国历史上...

姜太公钓鱼

盘庚死后又传了十一个王,最后一个王叫做纣(音zhòu)纣原来是一个相当聪敏,又有勇力的人。他早年曾经亲自带兵和东夷

2024-02-06
勾践卧薪尝胆

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了南方霸主。吴国跟附近的越国(都城在今浙江绍兴)素来不和。公元前496年,越国国王勾践即位

2024-02-06
100个历史典故读懂中国历史

1、大约四千七百多年前,轩辕(即黄帝)联合炎帝战胜九黎族蚩(chi)尤,蚩尤俘虏被称为黎民,之后黄帝打败炎帝族,成为中原

2024-02-06
《成化十四年》电视剧是那个朝代,剧中人物原型介绍

《成化十四年》这部剧也是即将要开播的了,这部剧的名字其实就是我国古代的一个年份,成化是明朝皇帝朱见深的年

2024-02-06
黄帝原名叫什么?黄帝共有多少个孩子

在陕西北部莽莽的黄土高原上,有一片林木葱郁的山岗,传说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安息的地方,今天给大家介绍的

2024-02-06
晋朝皇帝列表

晋朝皇帝列表晋朝(265—420年),是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

2024-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