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洪是怎么跟袁绍结仇的?一心想复兴东汉政权
- 姓名:袁绍(?~公元202)
- 别名:本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
- 逝世日期:公元202年
- 职业:大将军、冀州牧
-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 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 葬处:冀州
- 爵位:邺侯
- 容貌:姿貌威容
臧洪是怎么跟袁绍结仇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关东大军的浩大声势,使逆臣董卓惶惶不安。而黄巾余党的跟随者更是有十万多,同时威胁于河东地区。于是董卓一面杀掉袁绍在洛阳的亲族,派遣重军分兵把守;一面又准备挟持当时的君主,从而迁都西京。
这时,关东大军若能抓住战机,乘势西进,形势一定使十分有利的。然而在这关键时刻,袁绍等人却没能形成统一的阵营,谁都不想第一个出战。毕竟第一个出站的损失一定是最大的,但是功劳却不是,因此众人都持着观望的想法。当时只有曹操决定出兵,然因西进的军队,只有张邈一小队人马。至荥阳汴水(今策阳东北)时,便被董军打得大败,及至曹操退归酸枣。这让曹操十分恼火,毕竟这些人啥都不做,只是观望,有违联盟的初衷。曹操在责让他们的同时,重新为其筹划谋略,打算再次进军。至当年三月,桥瑁被充州刺史剂岱所杀,诸军内部各怀迟疑,由此矛盾不断兴起。看似轰轰烈烈的缔谋伐董战争,就这样,不足三个月便烟消云散了。此后,长达数十年之久的军阎混战,也便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关东大军讨伐董卓的过程中,北方的公孙瓒与大司马刘虞产生矛盾。臧洪为进一步扩大反董武装阵线,壮大反董力量,复与广陵太守张超商定:由臧洪前往幽州,说服刘虞。于是,臧洪复踏上了共伐董卓的征程。但是由于道路的艰险,在行至河间时,无法通达,于是求见了袁绍。袁绍见到臧洪,认为此人堪当重用,盛情款待。适逢青州的焦和,前起兵讨伐董卓,刚过黄河就碰上了当时的黄巾军,惨败收场。袁绍遂使臧洪取代了焦和的职位,遣他前往青州。显然,袁绍授予他这个官职,是以“盟主”的身份而出现的。臧洪到达青州之后,安抚百姓,使得当地出现了安定的局面。袁绍觉得这个人这么能干,就让他做这个么一个小官实在是埋没了,于是升了他的官,让他掌管东郡。此时,董卓已被吕布所杀,军阀混战,硝烟四起。
事实上伐董联盟早已不复存在了。至兴一年(195年),曹操发兵围张超于雍丘(夸河南杞县),情况紧急,遂遣使求救于臧洪。臧洪作为张超的故吏,在得知这一情况后,当即就准备带人前去支援。然臧洪本来就没有多少兵,而且还不是精兵,因此即便他想救也比较难。于是想着自己还是上司,便向袁绍求助。但是袁绍只为自己打算,并没有同意支援。于是,在曹操的进攻下,张超城破被杀,臧洪也因此与袁绍接下了不解之怨。
袁绍看到臧洪离叛,带人围攻了他,毕竟这么个人才可不能进入他方阵营。但因臧洪坚决抵抗,久攻不下。遂使臧洪的同乡陈琳写信给他,劝他投降。而臧洪则以满腔义愤,以书相答。袁绍看到臧洪的书信,知晓他并不想投降,于是加大攻击力度。等到城中粮尽,外面有没有支援时,臧洪便想着解散将士,毕竟不想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受苦。但是众将士对此十分不忍,硬是和他一起守着城。东武阳被攻破后,臧洪被活捉。袁绍本以与臧洪关系还可以,还想着劝服他。但是臧洪始终不同意,袁绍便知晓想要劝服是不可能的。收复不成的袁绍最终处死了臧洪。
臧洪本是有勇有谋之人,但是他还是天真了些。战时各方势力看中的是利益,一心想着复国的难道没有吗?有的,但是太少了,而且这样的人也走不远。因此没认清局势的臧洪,这个在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起过“缔谋连衡”重要作用的臧洪,最终被袁绍杀掉了。
-
历史上“草船借箭”的人是谁?是诸葛亮吗 2024-01-31
-
曹操穷其一生为什么仅仅是三分天下?原因是什么 2024-01-05
-
张飞拿的是什么兵器?张飞的武器叫什么? 2023-12-24
-
吕布死后赤兔马给了关羽 吕布的武器到底去了什么地方 2024-01-08
-
朱灵为什么不被曹操重用?原因是什么 2024-01-20
-
鲁肃是谁?一个被忽视三国中最大智若愚的人 2024-01-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