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弃儒学兵的吴起是个怎样的人?
- 本名:吴起
- 别称:吴子
- 所处时代:战国初期(鲁国→魏国→楚国)
- 民族族群:华夏族
- 出生地:卫国左氏
- 出生时间:公元前440年
- 去世时间:公元前381年
- 主要作品:《吴子兵法》
- 主要成就:强魏扶楚;在魏创立武卒制,夺秦之河西之地;吴起变法
- 追尊:广宗伯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吴起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弃儒学兵,杀妻为名
吴起是卫国人,他家庭条件算不错的,早年他想用钱来买个一官半职,但最终官没做成,还散尽千金,被他人取笑。
为此,吴起杀死三十多个嘲笑他的人,逃到了鲁国,在孔子弟子曾参的儿子曾申那里学习儒术。
学了没多久,吴起的母亲去世,按照礼仪习俗,吴起应该回去守孝,但吴起没有回去。
而儒家人特别看重礼仪,曾申得知吴起的所作所为,将他逐出师门。
吴起也没觉得什么,既然儒家人看不起他,他就改学兵书。
后来在鲁国当上了大夫,并娶了一个媳妇。恰好那时候齐国攻打鲁国,吴起挺身而出,他想试试手,毕竟自己已经对兵法有一定的研究,应该实践一下。
但他的妻子恰好是齐国人,鲁国公怕他因为妻子影响,不会全力攻打齐军。
吴起为了消除鲁国公的顾虑,他提刀杀死自己的妻子,最终他确实得到了领兵出战的机会,而且也为齐国带来了胜利。
他打仗有水平已经被人认可,但同时也暴露他是一个为名利而不顾亲情的冷血之徒,这点一直为后人所诟病。
魏国领兵,楚国变法
吴起在鲁国的名声不太好,再加上他有力的支持者季孙氏已经死去,也意味着他在鲁国没有靠山。此时的他选择离开鲁国,去往魏国。
那时候魏国是魏文侯主政,正好召集各地能人,吴起的军事才能很被魏文侯赏识。
在魏国,吴起被任命为主将,他的军事能力得以真正展现,特别是在同秦国的争斗中,吴起多次胜利,这主要同他善于用兵有关。
李悝在魏国变革朝政的制度,而吴起就在军队中变法。吴起采用募兵制,同时精化了士兵,不再使用雇佣兵。
为了加强士兵的忠诚度,他将那些经过专业训练,并通过考核的士兵分为精锐兵,配有精良的装备,同时这些士兵将免除全家的赋税。这就是当时的“武卒制”。
带着这些精良的魏国士兵,吴起不仅抵御了秦军的攻击,还占领了秦国的河西地区,真正使得魏国这一个小国强大了一会。
但魏文侯去世之后,吴起就被朝中的大臣中伤,吴起不得不另谋他出,这次他选择去往楚国。
楚国的国君楚悼王刚上任,他就是想大改楚国的风气,使得楚国强大起来,此时吴起过来,他正如虎上添翼,十分高兴。
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前期是很成功的,他根据楚国的基本情况,自己想出了适宜的改革方向,其主要的方向就是“损其余,补不足”。
其中一点是楚国地广人稀,将部分民众调到人烟稀少之处,可以有效开发资源,增强国力。
还有一点是将旧贵族多余的钱财拿出补给国库,楚国依靠世袭制而成为贵族的人太多了,这些人没什么功劳,却占领着多数的资源。
吴起变法规定,贵族在三世之后,朝廷就收回爵位和俸禄。不过这点同商鞅变法一样,都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
经过吴起的变法,楚国确实短时间成为了强国,南征北战不在话下。
但遗憾的是,楚悼王因病去世,吴起的好日子到头了。楚悼王一死,吴起就被人追杀,他逃到了楚悼王的灵堂,想着这些人没那么猖狂。
但他太小看这些人对他的仇恨了,他们用箭射杀吴起,同时也射中了楚悼王的遗体,在楚国,有人在国君的尸体上使用兵器,是会被诛三族的。
虽然这些贵族最终杀死了吴起,但新上任的楚肃王就把七十多个家族的人给杀死。
结语
吴起是一个军事奇才,同时他也是一个政治上作为很大之人,他一生虽然没打过很多战争,但他从未败过,特别是同秦国这样的强国对抗,在“阴晋之战”中他还能以5万兵大败50万秦军。
凭借着高超的军事才能,再加上《吴子兵法》,他足够同孙武比肩。
在魏国就参与了李悝的变法,紧接着到楚国进行变法,他都为两国带来极大的成效,这样的政治才能,足矣比肩商鞅,只可惜商鞅之后的国君能坚持他的见解,但楚悼王之后就没有谁能坚持吴起的政策。
无论为将,还是为相,吴起都做得很出色,只是他杀妻求荣、为名利连母亲的孝都不守这点一直为人所不齿。
-
孙膑被庞涓剔去膝盖骨,他后来是怎么报复的? 2024-01-14
-
秦昭襄王的王后是谁 秦昭襄王的长子是谁 2023-12-19
-
商人出身千古一相——管仲 2023-12-15
-
战国后期最猛的大将,李牧最后结局是什么? 2024-01-17
-
司马错算不算是个伟大的军事家 2023-12-18
-
晋献公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人?以残杀亲生儿子为乐的一位暴君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