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太后:从婢女逆袭成皇后,24岁就成了太后
- 本名:冯太后
- 别名:文明皇后、文成文明皇后、文明太后
- 所处时代:北魏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441年
- 逝世日期:490年10月17日
- 主要成就:临朝摄政,诛杀权臣,太和改制,奠基孝文
- 籍贯:长乐郡信都县(今河北冀州)
你真的了解冯太后吗?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原本是出身于北燕皇族,按说应该是非常尊贵的身份,享受尊荣的生活,可惜在她出生时,母国早已经落魄。令人心痛的是,即便母国已经灭亡,父亲还是没有能够逃脱被杀的命运。在她还没成年的时候,父亲就被牵扯到一桩大案,被北魏孝武帝下令杀死了。
那时候她还年幼,所以没有与父亲一样被处死,不过也受到了一些处罚,那便是自此后便成为了北魏宫中的一名粗使的婢女,做一些她原本不曾想过的工作。不过,命运之神还是眷顾她的。古人成婚的年纪往往比现代人要早得多,尤其是在帝王之家。
如果是年少是做了皇帝,那不管是太后也好,还是那些官员们,也都会劝皇帝赶紧充实后宫,好为皇家延续血脉,这当然也是作为皇帝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冯氏就赶上了这样的事情,就在她11岁那年,13岁的文成帝成为皇帝,并且看上了她,从此以后,她就成为文成帝后宫中的一位贵人。
之后,似乎冯氏的好运气就跟着来了,三年后,她就成为了文成帝的皇后,成为整个国家最有权势的女人。这当中既有皇帝对她的宠爱,当然也有她自己的各种努力。由于出身本就高贵,所以她深深地了解宫中的很多潜规则。她用最柔情的语言为文成帝化解烦恼,似乎一到了她那里,朝堂上那些烦心的事情都不见了一样,文成帝待她越来越好。不仅如此,她还能与后宫中的其他妃嫔处理好关系,使得大家既羡慕她,又不至于怨恨她得到如此专宠。
在这个时候,宫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那便是皇帝要册立太子,那时候她才成为皇后不久。456年,当时还十分年幼的拓跋弘就被立为太子,而在当时却有一个十分不人性的制度,那便是自己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那么为了防止将来外戚干扰朝政的风险,他的亲生母亲就必须要被处死。因此拓跋弘在还没有成年的时候,亲生母亲就去世了,自己被交给了冯氏接着抚养。冯氏对待这个养子十分尽责,一有机会就亲自去教导他,因此在当时,母子俩的关系非常亲密。
冯氏享受着丈夫的宠爱,手里的权势,与养子的孝顺。由于这些有利的条件,冯氏也有很多机会接触到政事,而文成帝也并没有刻意避开她,反而是教给她很多处理事情的办法。尤其是在对待汉族大臣,文成帝是非常欣赏的,他的这种态度在当时的环境下是非常罕见的,这样的做法令冯氏十分钦佩,自然也影响了后来她执政的很多决策。
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幸福地延续下去,可是没想到,命运又一次发生了转折。在她24岁那年,当时也是很年轻的文成帝得了一场重病,就这么去世了。当时冯氏非常伤心,整个人像是丢了魂一样。三天后,按规矩要给逝者烧遗物,当时大火烧得十分旺盛,趁着大家不防备,冯氏突然冲入火场,想要随丈夫一起去了,幸好那时候人多,大家一起将她救了出来。
经受了烟火的熏烤,她已经晕了过去,可是等她苏醒的时候,整个人像是换了精神一般,眼中充满着睿智。既然不能随丈夫一起死去,那么就要好好活着,为他好好辅佐儿子,昌盛这个国家。
当时拓跋弘才12岁,自然是没有能力亲自管理朝政的,因此冯氏自然地就成为了真正的掌权者。当时朝堂上就出现了一批人,不把年幼的皇帝和这个深宫妇人放在眼里,趁机肆意谋取私利。冯氏跟随文成帝近十年,对政事处理有非常深厚的基础,她办事公允,又不留情面,就这样帮助献文帝稳住了局面,使得北魏得以向正面的方向去发展。不过,作为掌权者的冯氏并没有沉迷在权势当中,在献文帝成年,有能力独自处理政事后,她仍然将所有的事情依旧归还给他。
-
梁武帝萧衍为什么会遣散后宫佳丽?原因是什么 2024-01-24
-
朱满月为什么会被送入尼姑庵?真相是什么 2024-02-02
-
皇后13年生了12个孩子,皇帝最后却逼她自尽 2024-01-02
-
北魏冯太后为什么没有成为下一个武则天 冯氏治下的北魏又是什么样的 2024-02-02
-
娄昭君:历史上最牛的母亲,四个儿子都是皇帝,两个女儿是皇后 2024-01-02
-
刘裕:出生时被父亲丢掉,被婶婶养大成名帝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