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孝是什么结局?为什么会被自己父亲下令车裂
李存孝是什么结局?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名人小编一起看下去。
每逢乱世,无数精彩绝艳之辈出现,有人如同太阳,突破黑暗的笼罩,结束乱世;但更多的人如同流星一般,划过夜空,虽然耀眼,却终究只是那一瞬间的灿烂;最典型的有秦末汉初的楚霸王项羽,从公元前209年起兵到公元前202年兵败自刎,短短数年时间,却成就了华夏历史上永不磨灭的霸王威名,无人可超越。
在项羽之后的千年时间里,虽然也诞生过无数名震天下的猛将,如李广、霍去病、吕布、关羽、薛仁贵等等,但是都远远比不上项羽;但是在五代十国时期,再次出现了一个项羽一般的超级猛将,他就是李存孝。
李存孝本名安敬思,幼年时在兵乱之中被河东节度使李克用掳为俘囚,在帐中侍奉李克用,后被其收为养子,赐以姓名。他成年后善于骑射,骁勇绝伦,常率骑兵为先锋,后随李克用救援陈州、许州,征讨黄巢,每战必胜,未曾挫败。
李克用总共收了十三个天资卓绝的少年做义子,故称为“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第十三个,而且李存孝还是十三太保中最出名的。史书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几与西楚霸王项羽比肩,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项”,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五百人的飞虎军,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但是在公元892年的时候,王镕、李匡威合兵10余万攻尧山,李克用任命李存信为蕃、汉马步都指挥使,协同李存孝一同攻打王,李存孝、李存信二人互相猜疑忌恨,彼此逗留观望而不前进。
无可奈何之下李克用只有改派李嗣勋,大败幽州、镇州的军队,斩杀擒获3万人,但李克用心中对这两个义子的行为相当不满。但是李存信回李克用那里后,谗言道:“存孝有二心,常避赵不击。”李存孝心里不安,暗中联结朱温和赵,向朝廷上呈表章以邢州、洺州、磁州3州归顺朝廷,并请赏给他节度使的旌旗与节钺,及会同各道军队讨伐李克用。
此次事件让李克用内心对李存孝相当不满,公元893年,李克用亲率大军出井陉,逼迫真定,而这时李存孝却去见王镕商讨军机。李克用知道后大怒,7月出兵讨伐李存孝,王镕先是派兵救援邢州,被李克用在平山打败。
7月初六,李克用进击镇州,王镕十分惧怕,临阵易帜,“乞盟,进币50万,归粮20万,请出兵助讨存孝”。李克用许可王镕的请求。李克用在栾城整训军队,会合王镕军队总共3万人在邢州东南的任县驻扎,李存信则在邢州龙冈县的琉璃陂驻扎。
9月,李存孝夜犯李存信营,虏奉诚军使孙考老,李存信军大乱。李克用亲率兵前往,掘沟堑以围城。李存孝出兵冲击,晋军无法筑成沟堑。可惜后来仍然被李克用将沟堑筑成,深沟高垒,李存孝军无法靠近,非常被动。在城中粮尽之后,无奈之下只得投降。
李存孝见到李克用后,磕头请罪道:“儿于晋有功而无过,之所以至此,是存信的缘故!”李克用呵道:“你写给朱全忠、王熔的信,大肆毁谤我,这也是李存信逼你干的吗?”于是将他押回太原,以车裂处死。
其实李克用本不想杀他,希望诸将为他求情,就此顺势免了他的罪,谁知诸将都妒忌他,没一个为他求情。李克用为此深恨诸将,但却没有谴责过李存信。李克用惋惜存孝,为之十多天不理政事,兵势也逐渐转弱,而朱温的势力则开始变得越来越强大。
而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是唐末五代第一猛将。地位相当于《说唐传》中的赵王李元霸,天下无敌,使八百斤的禹王槊,人称飞虎将军。野史中曾领十八骑攻取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打不了几合。
如果说项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李元霸是虚构的;那如今所流传的李存孝事迹可能就是介于真实存在和虚构之间的,历史上的确有李存孝存在,而且也的确是名震天下的猛将,但是至于有没有这么传奇,由于历史典籍的缺失或夸张记载,已不得而知;但李存孝之死的确可惜,这也是与李存孝不会做人有关吧。
-
李世民真的娶了65岁的萧皇后吗?他们是什么关系 2024-02-08
-
后梁太祖朱全忠为什么被称为篡位皇帝 2023-12-14
-
唐朝宰相李岘是怎样的人,他和李世民什么关系? 2023-12-18
-
萧瑀为什么要让自己女儿出家当尼姑?原因是什么 2024-02-06
-
安禄山在大好形势之下 最后为什么会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2024-02-10
-
梅花妆”风靡唐朝,到底源自哪位女子? 2023-12-1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