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什么不听众大臣劝阻,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每当一提起刘备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年纪轻轻的周瑜凭借赤壁之战火烧曹操数十万大军声名鹊起,而同为江东四英将,继任大都督之职的陆逊,同样是在夷陵之战中,靠着一把火烧光了刘备的七十万大军,冉冉升起成为三国后期的一颗新星。而夷陵之战的惨败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一场重大的失败,蜀汉政权的开创者刘备因此病死不说,蜀汉的数万士兵因此付之一炬,而且失去了张飞,黄忠这等名将,蜀汉遭受到的打击实在是太过重大,荆州因此也无法夺回,蜀汉差点儿一蹶不振。
而刘备出征之前,诸多大臣都来劝谏,其中有五虎上将,年轻时就跟随刘备走南闯北的赵云,更有刘备倚之为干城的诸葛亮,但是这两个人的话刘备一个也没听。诸葛亮更是叹气道:若是法孝直在此,定能劝得大王回心转意。法孝直也就是定军山辅佐黄忠斩杀夏侯渊的法正,不过诸葛亮和赵子龙这等元勋老臣都不能说服刘备,只怕是法正来了,刘备照样是充耳不闻。那么刘备为何执意要发动夷陵之战,悍然撕毁孙刘联盟,也要出兵攻击东吴呢?
首当其冲的一个原因自然是如同《演义》中所说,为了被杀的二弟关羽报仇,俗话说兄弟情深,关羽不单单是刘备的创业伙伴,更是为蜀汉集团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是不给他报仇岂不是寒了上上下下的人心?曹刘孙三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了天时;孙权以水军控制长江,占据地利;而刘备则是有一个仁德爱民的好名声,所以新野十万军民都愿意跟着他撤退,这就是人和。刘备为二弟报仇,也是向子民展示,我不会忘了二弟,蜀汉人民自然拥戴他。
其次,诸葛亮当年为刘备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蓝图,那就是从汉中和荆州两路出兵,互相配合北伐,达到左右夹击。但是关羽一死,荆州被东吴抢走,这一份战略蓝图自然就被摧毁,荆州都没了,还怎么两路北伐?所以为了夺回荆州故土,刘备也要出兵讨伐东吴,天下十三州之中,刘备总共就占据了益州和半个荆州,没了荆州算得上是实力大损,所以无论如何都要拿下荆州,这也是夷陵之战的目标之一,打仗总不能白打。
第三条则是张飞和他的死,蜀汉集团中除了军师诸葛亮之外,和刘备关系最亲密的无疑就是关羽张飞两个兄弟。麦城之战关羽被杀,张飞听说之后从沓中赶来,抱住刘备就是一团痛哭:哥哥你做了皇帝,就忘了桃园之义了么?本来刘备都被赵云说的有点回心转意了,结果听到张飞的话,顿时怒火中烧:翼德你回沓中整顿兵马,克日出征!结果没成想一语成真,张飞鞭打士卒,真让范疆和张达割去了脑袋,投奔了东吴。这下可好,关羽张飞两人都死在东吴手中,刘备对孙权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蜀汉七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荆州,虽然是演义夸大,不过可想而知刘备为这一战肯定也动员了蜀汉大部分力量,大概有五六万人。俗话说哀兵必胜,因此蜀军前期一路势如破竹,结果垂垂老矣的刘备碰到了冉冉升起的新星陆逊,一把火不仅烧掉了数万大军,也烧掉了他的生命,也可以说烧掉了蜀国称霸天下的命运,公元220年,刘备病死白帝城,桃园三兄弟全部终于220年。
-
诸葛亮是怎么为蜀汉亡国埋下伏笔的?他做了什么 2024-01-21
-
三国里有关羽的克星吗?为什么说是张辽? 2024-02-08
-
诸葛亮不重用魏延的原因是什么 难道说是因为天生反骨吗 2024-02-06
-
袁绍原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后为什么会拱手送给曹操 2023-12-28
-
曹魏第一大将张辽的军事能力有多强? 2023-12-24
-
魏文帝曹丕的老婆是谁儿子是谁 曹丕是怎么死的 2023-1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