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为什么要坚持荆州借给刘备?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鲁肃(172年~217年)
- 字号:字子敬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
- 出生日期:公元172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7年
- 职业:战略家、外交家
- 主要成就:为孙权策划天下大计,联刘抗曹
- 代表作品:《榻上策》
- 官职:汉昌太守、横江将军、大都督
- 相关典故:单刀赴会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明知刘备不可能还荆州,鲁肃为何还坚持借给他?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三国演义中“借荆州”这一桥段,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耳闻,刘备和孙权,也因此事,结为更可靠的盟友关系。
不过,稍微了解详细的人都知道,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地盘如此重要,有点常识的人都能猜出,刘备借了荆州,根本不可能会还,可是,东吴那边为何还要坚持借荆州给刘备呢?
这就不得不说“借荆州”一事的两个极力促成者——鲁肃和诸葛亮了。
诸葛亮的“隆中对”名扬天下,其中的“先取荆州,后取益州,三足鼎立”的三分天下观,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而东吴这边的鲁肃,其实要早于诸葛亮提出三分天下观,只不过早期的“三分天下”,另一个主角是荆州的刘表,后来刘表去世,才无奈换做了刘备。
赤壁大战前,迫于形势需要,东吴和刘备,结成了短暂的同盟,用来对抗曹操。赤壁大战结束后,经过一年时间的征伐,荆州被曹、孙、刘三家瓜分。
其中,曹操占据北部的南阳郡,孙权占据了半个南郡,半个江夏郡,刘备因刘表之子刘琦的关系,占有的地盘最多,拥有江夏(半个)、长沙、零陵、武陵、桂阳几个郡。后来,刘备用手中的半个江夏郡,换了东吴的半个南郡。
表面上看,这是一次平等的交换,可实际上,南郡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其他的郡,因此,说是交换,不如说是孙权鲁肃,借给刘备的,或者可以直接说是送给刘备的。
鲁肃这么聪明的一个人,难道看不出来刘备不会还荆州吗?其实不然!
首先,从大局观上来看,此时的曹孙刘三家,依然是曹操最强,孙刘联盟,很有必要。
其次,从战略上来说,曹操把战略的重点南移,屯兵合肥,荆州这边还占有南阳郡、襄阳,两个地方都离江东很近,为了缓解压力,必须孙刘联盟。
还有,孙权占据的半个南郡,恰好在刘备集团以及曹操集团的襄阳包围之下,这简直就是孤军深入,对吴军非常不利,不如放手借给刘备!
最后,从兵种上来说,刘备集团的陆军作战能力非常强悍,荆州地处平原地带,有刘备集团强大的陆军作战能力,能很好的对抗曹操,弥补自身陆军不行的短板。
把荆州的首要战略重地借给刘备,让刘备分担一部分曹操的压力,这样做,确实对东吴有好处,不过,也正因此,才给了刘备机会,使刘备集团慢慢壮大。
有个成语叫“养虎为患”,周瑜曾劝过孙权除掉刘备,进军川蜀,夺取益州,与曹操二分天下。这个观点,和鲁肃的三分天下极为冲突,冲突的主要对象,就是刘备:三分天下是联盟刘备,二分天下是除掉刘备。
二分天下观,由于周瑜的英年早逝,结果如何我们不得而知,可三分天下,如果孙权后来一直严格遵守这个战略观,不让吕蒙白衣渡江杀了关羽,而是出兵继续攻打合肥,配合关羽北伐、再进而夺取徐州,也许这天下,以后就是孙刘两家相争了。
可惜了,这么好的战略规划,却被一个不懂战略的大将,以及一个渣到底的君王给毁了!
-
魏延墓前真的跪着诸葛亮吗 诸葛亮为什么会跪拜在此 2023-12-28
-
吕布临死前说了一句话,曹操为什么没听进去? 2024-02-05
-
张飞和赵云相比到底谁更厉害?关羽是怎么说的 2024-01-06
-
姜维的九次北伐引起众怒,背后真正原因是什么? 2024-01-30
-
乱世悲歌:才女蔡文姬最终成曹操炫耀花瓶 2023-12-09
-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为什么要投靠蜀国?他是什么用意 2023-12-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