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为什么宁死不肯投降关羽?真相是什么
- 本名:庞德
- 别称:白马将军
- 字号:令明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地:南安狟道(今甘肃陇西东南)
- 去世时间:219年
- 主要成就:斩杀郭援,射关羽中额
- 官职:中郎将→立义将军
- 封爵:都亭侯→关门亭侯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庞德为什么宁死不肯投降关羽?下面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战场取得巨大胜利,并自立为了汉中王,不仅从曹操手中夺得了一块地盘,还让曹操损失了一员大将,即夏侯渊。同年,得以假节钺的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围曹仁、降于禁、斩庞德,吓得曹操差点迁都,再一次对曹魏势力造成了打击。当于禁归降,庞德被斩的消息传来之后,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正是因为庞德的对比,于禁的降敌,才更令人难以接受。抛开这些不谈,庞德为什么誓死不降呢?
要知道,庞德投靠曹操的时候,是曹操拿下汉中之后,即公元215年,也就是说,襄樊之战的时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比起于禁随曹操征战三十余年,根本不值一提,要说他对曹营有多深的感情,更是无稽之谈。那么,既然主将于禁都投降了,他为什么非要成为烈士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他本不想死
众所周知,在汉末三国时期,流行狂士文化,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好像越狂傲,越受欢迎。例如诸葛亮出山之前,让刘备三顾茅庐;庞统当面说刘备“非仁者之兵”;潘濬直接折断孙权的弓箭;严颜被张飞生擒之后,破口大骂,等等。所以庞德虽然猖狂,却并不一定真的一心求死。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虽然他被逼入绝境的时候,听到身边的人想要投降,便将其斩杀,并大呼“吾闻良将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毁节以求生,今日,我死日也。”可是在弓箭用尽,士卒皆降的情况下,他并没有继续死战,而是准备去曹仁营中。后来“水盛船覆”,他没有主动求死,而是“独抱船覆水中”,终被生擒。只不过,关羽不是张飞,面对他的狂态不会欣赏,反而非常愤恨,再加上他曾“射羽中额”,所以关羽不会留他。也就是说,庞德或许原本只想求一个忠义之名,并不打算真的搭上性命。
二、为保全家眷
前面已经提到,襄樊之战的时候,他才投奔曹操四年,与曹操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而且曹营中的其他将领,都不信任他。再加上他没有其他战绩傍身,如果选择投降,他的家属不可能像于禁的家小一样,继续受到善待,反而会被收押甚至处斩。或许,他不想经历灭族之痛,于是选择了牺牲自己,换得家人平安。至于他为什么非常死在关羽手上,而不是提前自尽,或许是为了搏一个忠义的名声,使自己的家人得到更好的待遇吧?
三、看不起刘备
庞德被擒之后,曾言:“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汝刘备庸才耳。”这句话或许并非嘴硬,而是他的真实想法。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三国志》记载:“后复随超奔汉中,从张鲁。太祖定汉中,德随众降。”而这个时候,马超在哪儿呢?他早早的向刘备密书请降,成为了刘备的部将。要知道,庞德曾是马腾军中最骁勇的存在,当初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带上了庞德没什么名气的哥哥庞柔,为什么没有带走庞德呢?马超此次离开张鲁,并没有回来的打算,演义中庞德留在汉中养病的理由有些说不过去。
再者说,就算庞德当时在养病,行动不便,以他的骁勇,在曹操平定汉中的时候,突围前往成都,并非什么难事,可他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由此,我们或可认为,他根本不赞成马超投奔刘备的想法,与马超发生了分歧。
一千八百年过去了,庞德宁死不降的真实原因,早已不可考,我们只能进行推测。不过,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的选择,并不仅是因为忠义。
-
刘备会不会传位给刘封 如果传位给刘封会怎么样 2024-01-09
-
刘备为什么不听众大臣劝阻,执意发动夷陵之战? 2024-02-12
-
孙坚有多厉害?多次打败吕布,差点杀掉董卓 2024-02-12
-
周瑜在赤壁之战重有什么贡献?立下了功劳 2024-01-14
-
曹操最想杀的一个人,为何却不敢杀? 2024-02-05
-
曹丕篡汉的时候 如果汉献帝不主动禅让的话最后会被杀吗 2023-12-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