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出自什么地方 张鲁真的厌恶刘备吗
- 本 名:张鲁
- 别 称:张镇南、米贼
- 字 号:公祺、公旗
- 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民族族群汉人
- 去世时间:216年、245年或259年
- 主要作品:《大道家令戒》《老子想尔注》
- 主要成就:雄踞汉中,保留天师一脉传承
- 籍 贯:沛国丰县
- 信 仰:五斗米道
- 职 业:五斗米道天师、军阀
- 官 职:镇南将军
- 爵 位:阆中侯
- 谥 号:原侯
- 追 封:正一系师太清昭化广德真君
- 藏 处:邺城东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大家带来张鲁和刘备,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张鲁是东汉末年的地方诸侯之一,据传是“汉初三杰”之一的留侯张良的十世孙,五斗米道(天师道)教主张陵之孙。张鲁割据汉中近三十年,最后投降曹操,受封阆中侯,食邑万户,张鲁并非厌恶刘备,但他是真的讨厌刘璋。
“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句话出自《华阳国志.卷二十》,全文如下:
“二十年,魏武帝西征鲁,鲁走巴中。先主将迎之,而鲁功曹巴西阎圃说鲁北降归魏武:“赞以大事,宜附讬;不然,西结刘备以归之。”鲁勃然曰:“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遂委质魏武。武帝拜鲁镇南将军,封襄平侯,又封其五子皆列侯。
张鲁是东汉末年创立“五斗米道”的张陵之孙,雄据汉中近三十年。在刘备入主西川后,张鲁深知汉中地小势弱,难与之抗衡,且刘备有夺取汉中之心,因此一直对降曹或降刘犹豫不决。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亲统十万大军西征汉中,张鲁退避巴中时,刘备欲遣黄权往迎之。张鲁心腹阎圃劝他北降曹操:“要想成大事,应该附讬曹操;如果不这样做,就西结刘备来归附。”张鲁愤怒的说道:“我宁愿为曹公的附属,也不为刘备的座上客!”张鲁与刘备没有见过面,为什么会拒绝投降刘备而率全家往投曹操?其实张鲁是因恨刘璋而及刘备。
原来张鲁的母亲好养生,“有少容”,“兼挟鬼道”,与益州牧刘焉往来密切,张鲁因之这层关系所以深得刘焉重用,被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攻打汉中太守苏义,苏义被杀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取他的部众,又在刘焉的授意下截杀朝廷使者,汉中从此便不受朝廷控制。
刘焉死后,其子刘璋继任益州牧,张鲁此时却不再听从刘璋调遣,刘璋大怒,尽杀张鲁母及其家室,并发兵攻打张鲁,两人至此结下血海深仇。张鲁割据汉中后,经常带兵袭扰益州。《三国演义》里说张鲁久为益州之患,刘璋不能制之,才派人请同宗刘备入蜀讨灭张鲁,刘备得此良机乘势夺了益州。
张鲁如果投降刘备,必然会与刘璋产生冲突。毕竟两个仇人身处一个阵营,终究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结果不是刘璋杀了张鲁就是张鲁报了杀母之仇。而且,张鲁根本就不相信刘备。
为什么这么说?刘备为西川之主,断然不会放弃争夺汉中,而张鲁在汉中根基深厚,以五斗米道收拢人心,信众很多,张鲁要屈身刘备之下,他的位置是极为尴尬的,该怎么安置张鲁也是个大问题,更何况刘备初入西蜀,根基不稳,而蜀地五斗米道的信众很多,难保张鲁入川会先声夺人,张鲁屈身于刘备,是“羊入虎口”,有性命之忧。
另外,刘备还曾派李恢去“策反”依附于张鲁的马超,结果马超果然弃张鲁而投刘备,这件事也让张鲁觉得刘备为人不厚道,会耍心机,人品有问题。
相反的,投降曹操则要安全得多。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已经是北方最大的割据集团。朝廷失去对汉中的控制后,张鲁仍然得拜镇夷中郎将,领汉宁太守,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张鲁对曹操的宽容大度很是感激。
张鲁比较看好曹操,论实力,刘备远非曹操可比,曹操夺取汉中,其意在希图两川。同样是投降,投强者而非弱者,乃是明智之举。事实也证明张鲁投对了主,曹操对他很客气,不仅自己被封为阆中侯,食邑万户,他的五个儿子也都被封侯,张鲁也得到了善终。
-
猛将张飞为何因酒丧命?因酒丧命的人还有那些? 2024-01-20
-
诸葛亮数次北伐,他曾暗暗留下一万精兵是真的吗? 2023-12-25
-
曹丕的名声为什么不好 曹植和曹丕的世子之争到底是什么样的 2024-01-15
-
比曹丕大3岁的郭皇后,一生没生育结局悲惨 2024-01-28
-
张任和赵云是什么关系,谁的枪法更厉害 2023-12-23
-
历史上关羽温酒斩华雄是真的 事实证明两人根本没有见过面 2024-01-28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