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老师张谦宜:清朝著名文学家,一生清廉
- 本名:爱新觉罗·胤禛
- 所处时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满族
- 出生地: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 出生时间:1678年12月13日
- 去世时间:1735年10月8日
- 主要作品:《雍邸集》
- 主要成就: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改土归流、火耗归公等改革,设立军机处
- 庙号:世宗
- 年号:雍正
- 谥号:宪皇帝
- 陵寝:清泰陵
- 前任: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
- 后任: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在古时候的封建社会中,一个国家是繁荣昌盛还是遭受战乱?百姓们是安居乐业还是民不聊生?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皇帝是不是有着一定的才能,所以才历史的朝代上对于皇位的继承人有着非常重视的培养。根据有关传说说,在所有朝代中有着最严格、最好的教育的是清朝时期,在清朝时期为皇子们所请的老师都是当时的大学者,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来跟大家说一下雍正皇帝的老师张谦宜。
这位雍正皇帝的老师出生在山东胶州的一个书香世家中,因为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他在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诗书,而且他还非常的聪明,在少年的时候就比较有名气,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一直到他63岁的时候才考中进士。之后张谦宜在礼部任职,但是他将所有的心思都用在读书,著书上面,所以对于人情世故他是非常不擅长的,而且他还不擅长为官之道,康熙皇帝在知道了他博览群书,而且心中非常有学问的时候,随后便请他为四皇子,也就是雍正和十四皇子的老师。
他在成为皇子的老师之后,对待皇子们非常的严格,并不会,因为他们的父亲是皇帝或者是皇亲的身份,而刻意的讨好他们。有一次四阿哥在读书的时候三心二意,张谦宜想都没有想,就将他处罚了一顿,他让四阿哥头上顶着碗,跪在砖头上。这想必是在当时那个时代任何人都不敢做的一件事情,康熙在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非常的生气,随后他便找来张谦宜,非常生气的怒斥着他:朕的儿子好学是天子,不好学也是天子。谁曾想到张谦宜一点也不畏惧的反驳道:如果皇子们能够专心学习知识的话,日后一定会成为像尧舜一样的贤明君主,但是如果不好好学习知识的话,那么在日后就会成为像纣桀一样的亡国之君。虽然在他说完这一番话之后,康熙还是非常的生气,但是康熙心里也知道,他说的是非常有道理的,所以也只能就此作罢。
虽然之间闹过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因为张谦宜教书时非常的认真负责,所以康熙还是非常喜欢他的。按照道理来说,作为皇子的老师应该会比较的富有,但是张谦宜却往往相反,他并没有因为是皇子的老师而到处收受好处,家里还是一贫如洗,康熙在知道之后还故意制造机会,想让他捞点油水。
有一次康熙抓了一个贪官,而且还故意向贪官的家人放出消息说,只有让四阿哥老师来求情,才会将这个贪官从轻处决,明白的人都能看出,这是故意想让张谦宜借此机会赚点油水。贪官的家人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立马派人带着银票前去请张谦宜求情。当时张谦宜正拿着书,全神贯注的看着,贪官的家人将银票直接放到了桌子上,然后对着他说明了自己这次前来的目的,谁知张谦宜连眼睛都没抬一下,随即便用衣袖将桌子上的银票扫到了地上,然后还说了两个字:该杀,说完这两个字之后,便又专心注重的看起了书。贪官的家人见此情况后很无奈,只好灰溜溜的回了家。这件事情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康熙的耳朵中,康熙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不由得叹了口气说道:看来他真的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书呆子,的确不适合做官,还是让他回家教书吧。随后他便将张谦宜召来,对他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而且还送给了他许多东西,随后就让他回胶州教书。张谦宜在听完康熙所说的这番话后,非常的开心,立即磕头谢恩。
在几年之后,康熙离开了人世,随后四阿哥便继承了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雍正在成为皇帝之后没多久,想起了曾经的老师张谦宜,他想起了老师当年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正是因为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才会让自己变得非常优秀,为此他非常的感激,便立即下令让老师进京,想让老师能够享几年清福。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张谦宜在知道了雍正让他进京的消息之后,他被吓坏了,错误的以为是雍正觉得自己对他之前太严格了而怀恨在心,现在坐上了皇帝之后想治自己的罪,于是他便在晚上吞金自杀了。好了,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对于这篇文章,你有什么不一样的看法呢?欢迎您在评论区写下您精彩的留言,我们下期再见。
-
考生带一袋馒头参加殿试,皇帝竟然直接钦点为状元 2024-02-04
-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年妃,历史上真正结局如何? 2024-01-05
-
康熙死后葬在哪儿了?死后又有着怎样的经历? 2023-12-30
-
他是雍正朝第一宠臣,做了封疆大吏能力究竟如何? 2024-01-23
-
道光帝为何抠?道光帝是个好皇帝吗? 2023-12-29
-
和珅的20大罪状是什么?嘉庆是怎么处理的 2024-01-1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