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一生迫害无数忠良,为何唯独敬重名士蔡邕?
- 本 名:蔡邕(133年~192年)
- 别 称:蔡中郎
- 字 号:字伯喈
- 所处时代:东汉
- 民族族群:汉人
- 出生地:陈留圉
- 出生时间:133年
- 去世时间:192年
- 主要作品:《蔡中郎集》
- 主要成就:创飞白书字体;校勘熹平石经,参与续写东观汉纪
- 官 职:郎中、议郎、侍中、左中郎将
- 爵 位:高阳乡侯
- 典 故:蔡邕听琴
- 中文名:董卓
- 别 称董太师、董仲颖
- 字 号仲颖
- 国籍:中国(东汉)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颍川郡纶氏县(今河南登封)
- 出生日期:?
- 逝世日期:公元192年5月22日
- 主要成就:与羌族大小百余战;北芒救驾;专擅朝政,威震天下
- 官职:太师,相国
- 封爵:郿侯
你们知道蔡邕的故事吗?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提起董卓,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陌生。他原本驻扎在西凉地区,在汉灵帝驾崩之后,大将军何进,听取了袁绍的建议,打算召他入京,震慑何太后,让何太后同意诛杀宦官之事。不过,在他入京之前,何进就死在了宦官手中,于是他入京之后,无人可以钳制,再加上他本身心术不正,所以他不仅没能匡扶汉室,反而成为了汉室最大的威胁。
他入京之后,不仅把持朝政,祸乱朝纲,还打算行废立之事——“遂废帝为弘农王,寻又杀王及何太后,立灵帝少子陈留王,是为献帝”。除此之外,董卓还骄奢淫逸,甚至淫乱后宫。这种情况下,朝中的大臣自然难以忍受,反对他的人越来越多。然而董卓根本不放在心上,解决方法也非常简单粗暴,那就是反对者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可是,凡事皆有例外,这般目中无人的董卓,对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却颇为敬重,这个老头是谁呢?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的名士蔡邕——蔡邕生于公元133年,公元189年的时候,受到了董卓的征召,在董卓的软硬兼施之下,无奈入朝,被任命为代理祭酒,还担任过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等职,三天之内遍历三台。而且,董卓本人非常敬重蔡邕,甚至能够听取蔡邕的意见,放缓自己揽权的脚步。
《三国志》注引《献帝纪》记载,公元190年的时候,董卓的门客想让董卓称尚父,与姜太公比肩,蔡邕说,姜太公辅佐周朝灭亡商朝,功绩非常大。你现在虽然有一定的威望,但是比起太公还是差点火侯,不如等平定关东,陛下还于旧都在讨论此事,董卓果然接受了他的建议。次年六月发生地震,他又对董卓说:“这是臣下不遵守国家制度引起的,春天郊祀的时候,您乘金华青盖,爪画两箱,大家都认为不合适”,董卓也听取了他的建议,改乘皂盖车。
《献帝纪》曰:“卓既为太师,复欲称尚父,以问蔡邕。邕曰:‘昔武王受命,太公为师,辅佐周室,以伐无道,是以天下尊之,称为尚父。今公之功德诚为巍巍,宜须关东悉定,车驾东还,然后议之。’乃止。京师地震,卓又问邕。邕对曰:‘地动阴盛,大臣踰制之所致也。公乘青盖车,远近以为非宜。’卓从之,更乘金华皂盖车也。”
说到此处,我们不得不承认,经常迫害忠良的董卓,的确非常敬重蔡邕,那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蔡邕的才学
无论在哪个时代,有才华、有名声的人,都容易受到敬重。蔡邕是当时的大儒,是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又精通音律,早已名扬四海,这样的人受到董卓的敬重,并不令人意外。
二.蔡邕并不迂腐
当然了,当时著名的大儒并不少,例如何颙等,但是只有蔡邕受到董卓的敬重,他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那就是不迂腐——大多数名士,都非常看重骨气,坚决不定与董卓这样的人同流合污。蔡邕本人也不谄媚,不因为董卓的权势而折腰,但是他却并不与董卓硬碰硬,反而通过迂回的方式劝说董卓,从而让董卓听取自己的建议,这让董卓非常受用,因此更加敬重他。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汉末时期,暴虐无恩的董卓,拿迫害忠良当作家常便饭,却唯独敬重名士蔡邕,看似令人惊讶,实际上却是必然的。
-
曹操用人不看出身,那他为什么要打压朱灵? 2024-01-18
-
子午谷奇谋的漏洞真的很大吗 诸葛亮为什么弃而不用 2024-01-15
-
江东猛虎孙坚是怎么吓的董卓西窜的? 2024-02-10
-
庞德为什么会被于禁坑?原因是什么 2024-02-14
-
诸葛亮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草庐是否抬高自己 2023-12-23
-
曹丕为什么会逼死曹操麾下的三名得力干将? 2024-02-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