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是刘据当上皇帝 汉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刘据如果当皇帝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武帝创造了不朽的成就和辉煌的功绩,但也为了达到削弱匈奴、维护统治的目标而损耗国力、劳民伤财。他早年励精图治,尽心竭力发展汉朝,对内罢黜百家,推广儒学、对外主动出击,提拔优秀将领。但晚年他恐惧死亡而追求方术,畏惧鬼神而导致巫蛊之祸的爆发。
晚年的汉武帝想要更加长久地统治帝国,便开始追寻各种长生的方法。
于是,当丞相之子公孙敬声被告发用巫蛊之术谋害自己时,汉武帝勃然大怒,命令宠臣江充彻查此事。江充顺势诬陷和自己关系恶劣的太子刘据,致使刘据被逼自杀。
那么,如果刘据当了皇帝,汉朝会怎样?
如果年老昏聩的汉武帝没有听信江充的造谣,那么刘据很可能就会顺顺利利地在武帝驾崩后当上新的天子。而要想知道刘据当上天子后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我们无疑要先看看他是个怎样的人,可能会以怎样的手段治理天下,然后才能得知在他的统治下,汉朝会走向什么方向。
汉武帝十六岁登基,他所宠爱的卫子夫先后为他生了三个女儿。虽然汉武帝也十分疼爱这几个女儿,但身为封建时期的帝王,接班人至关重要。
终于,在汉武帝二十九岁的那年,即元朔元年(前128),卫子夫为他生下一子。
据《汉书》记载:"武帝春秋二十九乃得皇子,群臣喜,故皋与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及《立皇子禖祝》,受诏所为,皆不从故事,重皇子也。"枚皋和东方朔最为当时最富有才华的官员,一齐为刚出生的皇子作赋庆祝。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汉武帝竟也高兴得像个孩子,刘据的降生,一时间成为了朝野内外最令人瞩目的“大新闻”。
不久,卫子夫母凭子贵,顺理成章地坐上了皇后的凤椅。这样一来,刘据也就成为了无可争议的嫡长子。
元狩元年(前122),年仅七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再年长一些后,汉武帝精挑细选,选中了以恭敬谨慎著称的万石君石奋之子万庆来当太子太傅。
此后,刘据又师从许多优秀的大臣。
刘据成年后,汉武帝取“广博观望”之意,在长安城南修筑起一座园子赠送给了他。
史载:"为立博望苑,使之通声客从其所好。"汉武帝允许刘据自己选拔心仪的人才于园中,所以当时园中"多以异端进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据在选拔人才时能够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并且年纪轻轻就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眼光和见解。
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据长大后"性仁恕温谨"。这一点与汉武帝的“急躁冒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武帝便“嫌其才能少,不类己”。
后来,刘据察觉到了武帝对自己的不满。卫子夫则因逐渐年老色衰而不自信,母子俩时常感到惴惴不安。
于是,武帝通过卫子夫的弟弟卫青转达了自己认为"太子敦重好静,必能安天下,不使朕忧。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贤于太子者乎"的看法。
相较于汉武帝屡屡发动战争,刘据则更加爱好安定。当刘据劝谏自己父亲的时候,武帝总会笑着回答:"吾当其劳,以逸遗汝,不亦可乎"。意思是说,由我来做这些辛苦的工作,让你日后当皇帝更轻松,不也挺好的吗?这是一个典型“中国式”,父亲对儿子的关心方式。
晚年的汉武帝时常和当年的始皇帝一样,到各地出巡。每到这个时候,他便会让刘据代替他处理政务。回到朝中后,刘据便将重要的事情告知武帝。武帝对刘据的处理方式都很认可,有时更是放心到不去过问。
由此可见,武帝已经做好了让刘据继位的准备。
《资治通鉴》记载道:"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宽厚仁慈的刘据也吸引了同样宽仁的大臣们。但也正因此,他招来了其他大臣的反对。
最终,反对他的大臣中的代表江充将其害死。
众所周知,武帝之后,汉朝迎来了“昭宣中兴”。“昭宣中兴”时期,对外战争而背负了巨大压力的汉朝人民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社会经济恢复了高速而稳定的运转。私以为,若刘据继位,汉朝由一个勤政爱民、富有进取精神的皇帝带领,或许会迎来一个比“昭宣中兴”更为繁荣的盛世。
-
赵飞燕为什么不能怀孕,赵飞燕最后是怎么死的? 2023-12-14
-
出身将门的明德马皇后,是怎么成为一代贤后的? 2024-01-24
-
他是项羽最得意的将领 却惨死在初出茅庐的韩信手里 2024-02-10
-
萧何与张良都能够完完整整的 韩信最后为何会被吕后除掉 2023-12-26
-
为何说汉光武帝刘秀是最完美的开国皇帝? 2024-02-07
-
王莽新政是进步还是倒退?他是不是穿越者? 2023-12-3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