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刘据失宠真的吗 刘据当初选择让步会怎么样
很多人都不了解太子刘据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汉晚帝晚年,太子刘据已经失宠,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尽管汉武帝并不承认。所谓墙倒众人推,就连汉武帝身边的小太监都敢给刘据“穿小鞋”,可想而知,当时的刘据过得有多郁闷。听说武帝生病,刘据痛哭流涕,而小太监却说刘据笑得非常开心,结果武帝召来刘据责问。发现刘据两眼红肿,脸上的泪痕还在,于是武帝怒斩小太监。
汉武帝剧照
汉武帝早婚晚育,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据是他的长子,为皇后卫子夫所生。刘据出生时汉武帝年近三十,“老来得子”,欣喜若狂,加上当时卫子夫受宠日隆,所以很快就确定刘据为江山社稷的接班人。次子刘闳于公元前110年去世。因此在巫蛊之祸前,武帝健在的儿子还剩五位。如果刘据被废,显然对其他四位都有利,特别是李夫人之子昌邑王刘髆,被立太子的希望最大。
李夫人是继卫子夫之后最受汉武帝的宠幸女人,就在其临终前曾向汉武帝“托孤”,一要特殊照顾儿子刘髆,二要善待其家人。言外之意,寄刘髆予厚望。汉武帝满口答应,尤其关照李夫人的哥哥李广利。尽管李广利不堪大任,但武帝仍委以重任,以致于李广利没少给汉武帝败家。
刘据
所以,巫蛊之祸前夕的刘据已经成了“众矢之的”,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但是,汉武帝又没有公开表态要废黜刘据,因此许多人对待刘据很矛盾,既想趁势踹一脚,又怕将来刘据或许能继位后遭报复。因此在刘据背后指手画脚、鬼鬼祟祟者,大有人在。而江充就是其中一分子。
江充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他是靠告密起的家,内心有极阴暗的一面。但是汉武帝很“喜欢”江充,因为用起来得心应手。而江充好像是一只鳖,只要咬住就不松口,且不分对方是谁。正是由于江充有“六亲不认”的个性,所以汉武帝将其当作打压那些骄奢淫逸皇亲贵胄的工具使,凡是被江充抓到把柄者,一律被治罪。就连汉武帝的岳母长公主刘嫖都不能幸免。但是汉武帝又放出风说:“花钱可以赎罪”。于江充负拦截目标,汉武帝背后数钱。出于对汉武帝默契的配合,所以江充越来越受器重。
江充
可能是瞧出刘据前途堪忧的苗头,或许江充本就是一个不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所以他在一次“执法”的过程中将擅走驰道的刘据下人抓获治罪。刘据几次说情,江充也没有通融。但事后,江充又后怕起来,因为汉武帝日渐迟暮,如果刘据将来继承皇位,对他来说将是世界末日。所以江充要寻找陷害刘据的机会,好让对方永世不得翻身。
之前,由于游侠朱安世擅闯宫城事件已经牵出公孙贺家族、阳石头公主、及卫青长子卫亢等人参与用“巫蛊”诅咒汉武帝的案件,而且涉事人员全被处死。本来巫蛊事件已经结束,但是江充为了扳倒太子刘据,故意蛊惑汉武帝说还有巫蛊余孽作祟,并说武帝身体每况愈下就是证明。
汉武帝深信不疑,遂授权江充“彻底清查”。于是,江充直接将矛头转向太子刘据。刘据被逼无奈,只好诛杀江充。而此举正好又给了丞相刘屈氂落井下石的机会,因为他同李广利沆瀣一气,如果刘据被灭,刘髆自然就有被立太子的可能。所以,正是由于武帝身边的人各怀鬼胎,以致于巫蛊之祸一发而不可收拾。
如果太子刘据不杀江充,肯定不会出来日后血战长安的惨景。但是刘据的罪名将被坐实,到时他会死得无声无息。理由如下:
一、当时汉武帝为疗养之便,长驻京城之外的上林苑,太子刘据几乎不能与汉武帝会面。同时,汉武帝又放任由江充在京城一手遮天、胡作非为。而江充一心想置刘据于死地,所以也不可能让他见再到武帝申辩。接下来,江充将刘据投入“诏狱”,然后落井下石、痛下杀手。
二、酷吏操控的诏狱系统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工具,它是按皇帝的意愿行事,没有真相和法理可言。比如汉景帝时的废太子刘荣,在贬为临江王后由于“越制”,被酷吏郅都逼死于诏狱之中。再比如名将周亚夫,同样被逼死于诏狱。显然,太子刘据一旦被投入诏狱受审,生还的希望非常渺茫。
三、武帝昏聩,暂时不会明辨是非。当时汉武帝每天都在昏昏欲睡、疑神疑鬼中度过。一来为自己日渐衰老、不久人世而耿耿于怀,二来认为周围全是盼他早死的“坏人”,当然也不排除太子刘据也会成为他怀疑的对像。如此一来,必然会让阴险狡诈的江充有机可乘,刘据也难有活路。
总之,刘据杀江充是最正确也是最无奈的选择,因为他与江充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只能做困兽之斗。杀了江充,刘据或许还有一线生机,不杀,只能遭受污蔑。到时,刘据还是难逃一死,只不过长安城中的百姓少受株连罢了。
-
邓禹为何能成东汉开国第一将军?能力强情商高 2024-01-23
-
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最后结局都是怎样的? 2023-12-22
-
李膺:能文能武的东汉名士,为何死于宦官之手? 2024-02-10
-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是什么意思?李广得罪了谁 2024-01-31
-
仅在位27天就被废,汉朝废帝刘贺结局如何? 2024-01-24
-
为什么说刘秀的人生像开了挂似的? 2023-12-09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