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宋江起义到底是什么样的 所谓的“108”将只是普通的三十六个人
- 中文名:宋江
- 梁山座次:第一名
- 星 位:天魁星
- 绰号:呼保义、及时雨、孝义黑三郎、黑宋江
- 其他名称:宋公明
- 登场作品:《水浒传》
- 年 龄:三旬
- 性 别:男
- 身 高:六尺
- 朝 代:北宋
- 祖 籍: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 官 爵:武德大夫,兼楚州安抚使
- 主要成就:两赢童贯、三败高俅、征四寇
- 相关事迹:领导梁山起义、南征北战、征辽国、征田虎、征王庆、征方腊
- 父 亲:宋太公
- 弟 弟:宋清
- 官 职: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
很多人都不了解宋江起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很多朋友都看过,里面描述的梁山泊,宋江以及众多英雄好汉的故事让人热血沸腾,俗语甚至有“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等说法,足以证明其中对情节的描写有多生动,因此才引人入胜。
然而,书只是书,电视剧也只是电视剧,真实的情况远没有那么壮烈。
古代因为是封建制度,一切事情都是皇帝说了算,一旦碰上个昏君或者国力衰弱,朝廷大肆搜刮钱财导致民不聊生就有可能发生起义。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宋江起义”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宋江起义”的导火索是因为宋朝朝廷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的问题,竟然把梁山泊的八百里水域全部收为“公有”,然后,不论是捕鱼还是采藕,全部都要依据船只的大小收取重税,但凡有违反命令的,一旦按照盗贼的名义来处置。
这样一来,那些以捕鱼为生的贫穷人家肯定不愿意,本来解决温饱问题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现在朝廷连他们唯一的活路都给断了,于是长期积压在众人心中的愤怒一瞬间爆发了。
他们以宋江为首,聚集了有36人,然后广聚义士,拉开了“宋江起义”的序幕。
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下,“宋江起义”只聚集了36个人,并没有书中和影视剧中的“108”将,而且这36个人也不是什么36天罡,其中大部分人都是叫不出名字的,也都是一些普通人。其中能在历史中窥见一二的有建炎元年七月,在陕西兴州称帝的史斌,有学者认为史斌就是《水浒传》中九纹龙史进的原型,还有一个就是“傀儡”皇帝刘豫降金前杀的一个部下关胜。
“宋江起义”军起义后不久就离开梁山泊了,他们转战于山东的青州、齐州,攻陷了十几座城池。
起义闹腾的有点欢,身为皇帝的宋徽宗赵佶不可能不管,于是他采取了亳州知州侯蒙的建议准备招安宋江。没成想宋江压根不愿意。这一点跟影视剧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影视剧中的宋江为了被招安甚至杀死了李逵。
眼看招安未果,宋徽宗只好起兵镇压,就命令歙州知州曾孝蕴率军讨伐,宋江自知打不过他,于是就南下到了沂州,与官军相互周旋,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临沂。
既然要起义,总是逃跑肯定不行,后来,宋江一行人又攻取了淮阳军,然后从沐阳乘船到了海州,海州就是现在的连云港。
到了连云港之后,他们的行踪被张叔夜派遣的使者探察到了,发现他们乘着十几艘船正在径直赶往海滨。
随后,张叔夜募集到了“敢死队”千余人埋伏在宋江可能上岸的地方,然后派遣一些小兵作为诱饵去跟宋江对战,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把他们引导至岸上。
果不其然,宋江一行人上岸后就遭到了伏击,船只全部被烧毁,没有了退路,于是宋江一行人全部被俘。
“宋江起义”就此被完全镇压。
其实从头到尾看下来,“宋江起义”真的只是非常小规模的起义,甚至没有造成什么影响,还没翻起浪花就被拍死在历史的浪潮中。
-
宋朝名将种谔是什么人?替宋神宗背下黑锅的他是什么结局 2023-12-28
-
宋江是怎么害死梁山第一高手卢俊义的? 2024-01-13
-
徐宁是什么结局?他一死宋江就兵败如山 2024-01-15
-
高太后:被誉为女中尧舜,垂帘听政曾反对王安石变法 2024-01-02
-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国富民强 该变法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反对 2024-01-17
-
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韩世忠最后为何能善终? 2024-02-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