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三国里经历过刺杀的名人,结果都逃过一劫
- 中文名: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
- 别称:小霸王,孙伯符 字号:伯符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
- 出生日期: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200年
- 职业:诸侯、将领
- 主要成就:占据江东六郡
- 官职:讨逆将军,会稽太守
- 外号:小霸王
- 爵位:吴侯
- 谥号:长沙桓王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刺客”仅会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相关的影视作品中,与现实的距离非常遥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史料中记载,当初曹操忌惮一个,叫做周不疑的少年天才,于是派刺客终结了周不疑的生命——“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乃遣刺客杀之。”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是专职的刺客,却也会行刺杀之事,这一点从小霸王孙策,以及蜀汉名将张飞的死因,就可以得知。
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除了张飞和孙策之外,当时还有四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与刺客打过交道,甚至差点被刺杀。而且,如果这四个人中,有一人被刺杀成功,汉末三国历史,就会被彻底改写,这是怎么回事呢?这四个人分别是谁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董卓
董卓,字仲颖,是汉末最大的权臣,也是最著名的奸臣。原本一直在西凉地区的他,被召入京城之后,却萌生了野心,不但把持朝政,迫害忠良,还敢行废立之事,甚至逼杀废帝刘辩。当时,因为他的暴行,人人恨不能得而诛之,我们都知道,他最终死于吕布与王允等人的联手,不过,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他在之前就遭遇过刺杀,当然了,这并非演义中虚构的孟德献刀,而是汉室忠臣伍孚。
当时伍孚身穿朝服,怀藏利刃,去晋见董卓,趁董卓送他离开时,对他表示亲密的机会,他及时动手,却行动失败,于是董卓求救成功,逃过了一劫。如果他在此时顺利刺杀董卓,那么这一大功就没有王允什么事了,大约也不会出现什么,诛尽西凉人的政策,导致文和乱武,或许天下大乱的帷幕不会拉开,汉室也不会灭亡。
二、刘备
提到刘备,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一向以仁慈著称,看起来人缘非常好。可是他同样经历过刺杀——当初他担任平原相的时候,有一个叫刘平的人,对他不服气,不甘屈居他之下,于是买通了一个刺客。不过,刘备的好人缘,也名不虚传,这个刺客因为太过敬重刘备,不但没有忍心下手,还出卖了自己的雇主。——“(刘备)后领平原相。郡民刘平素轻先主,耻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语之而去。”如果这个刺客没有底线,直接动手除掉刘备,那么之后大约就不会有三国了。
三、司马懿
《晋书》记载:“帝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辞以风痹,不能起居。魏武使人夜往密刺之,帝坚卧不动。”意思是说,司马懿早就意识到了,汉室衰微,不想为曹氏效力,于是曹操征召他的时候,他假装中风,拒绝了此事。曹操是一个多疑之人,自然不会轻易被糊弄,于是夜间派刺客前去试探,司马懿坚持卧床不动,才取得了曹操的信任。试想,这个时候,如果司马懿没有装到底,暴露了装病之事,刺客还会饶他性命,仅是试探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如果他在当时丢了性命,那么抛开其他不谈,三家归晋大约是不会发生了。
四、刘禅
我们都知道,蜀汉除了张飞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死于刺杀,他不是别人,正是诸葛亮的接班人费祎,而刺杀他的人,则是曹魏降将郭修(也作郭脩或郭循)。不过史料中记载此事的时候提到,“修欲刺禅而不得亲近,每因庆贺,且拜且前,为禅左右所遏,事辄不克。”意思是说,他最开始瞄准的目标,并非费祎,而是后主刘禅。如果刘禅在当时被刺杀成功的话,不但不会留下乐不思蜀的笑谈,大约蜀汉也不会轻易灭亡——毕竟他的继承人,不一定会宠信黄皓,这样便不会被误国,从而被迫降了。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这四位遭遇过刺杀的大佬,只要有一个被刺杀成功,汉末三国的历史,大约都会被彻底改写。
-
梁山真正的老大是谁?吴用自尽前才突然明白 2024-02-06
-
孙尚香回东吴的时候为什么要带上刘禅 这件事情和政治有关吗 2024-01-04
-
不出山却能搅动三国局势:司马徽有多牛? 2023-12-26
-
徐庶向曹丕举荐了谁?后来成了诸葛亮的克星 2024-01-13
-
淳于琼真的是一个窝囊的大将吗 他为什么没有守住乌巢 2024-01-14
-
关羽为什么看不起马超?原因是什么 2024-02-1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