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孙尚香是蜀汉与东吴联姻的牺牲品?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孙夫人(戏剧中为孙尚香)
- 别 名:枭姬,弓腰姬,孙安
- 国 籍:三国(吴)
- 民 族:汉
- 出生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 职 业:蜀汉国主夫人
- 主要成就:加强孙刘联盟
- 父:孙坚
- 兄:孙策、孙权
- 配偶:刘备
- 母:三国志没提,三国演义为吴国太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夫人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是男人的铁血史,但是三国也同样不缺似水的柔情。其中让人留恋的是貂蝉的舍身为汉,孙夫人的政治联姻,今天咱们就聊聊孙夫人的政治联姻,她是蜀汉与东吴联姻的牺牲品,老夫少妻郁郁而终。
孙权妹子,即《三国志》称“孙夫人"的。为此罗贯中先生作了非常精彩的描绘,那就是书中以浓墨的笔触所写的甘露寺、刘备过江招亲,回荆州(龙凤呈祥),等等。而且还送了一个元明时才出现的美丽名字“孙尚香"。比元杂剧《两军师隔江斗智》称“孙安'',似乎要风雅亮丽得多。
制作名字,也是小说家的作秀。
孙姑娘,见于《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只是八个字:“权稍畏之,进妹固好。“
那是刘备取四郡,替代病死的刘琦出任荆州牧后,孙权为强化联盟的一着妙棋。
可是孙姑娘,在刘备妻妾处是没有名分的。《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所列刘备的女人,只有二人:一是死了才追谥为皇思夫人的甘皇后;二是吴懿将军妹子穆皇后。孙姑娘虽档次不低,却没有立传。原因正如《汉晋春秋》说:“先主入益州,吴遣迎孙夫人。夫人欲将太子归吴,诸葛亮使赵云勒兵断江留太子,乃得止"(《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赵云别传》也说:“权闻备西征,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三国志·蜀书·赵云传》)
孙夫人背刘备而去,就封建礼仪而言,是逃妇,当然放不进“妃子传”了。刘备娶过不少妻子,但随娶随丢:被吕布俘过两次,丢失了;曹操也俘过两次,后来也未见发还。
孙夫人是刘备中馈缺人时,孙权主动送到荆州做填房的,与刘备在石首(今属湖北石首)完婚,从门当户对看,她该是正妻吧。《三国演义》拥刘扶汉,把她写得非常贤淑,本着夫唱妇随、嫁鸡随鸡的游戏法则,竟将这场政治婚姻,说得美满、幸福,花好月圆。
这是一大误区。
按,汉建安十四年(209)十二月,刘备娶孙权妹子,那年他是四十九岁,孙权是二十九岁,妹子当更小些。吴夫人所生一女,乃孙权之姐(据《三国志,吴书·诸葛瑾传》孙权有一姐嫁曲阿大姓弘咨;又据同书《潘溶传》孙权另一姐嫁与陈氏。此两人当有一女为吴夫人女、孙权亲姐。),此当是孙权的异母妹,是庶出。此处如以汉魏旧俗女尚早婚情事,则其妹年岁界定在二十岁左右,这也属于大龄姑娘了。
老夫少妻。孙权等于为妹子找了一个爸爸。孙夫人和刘备感情很不好。两人婚后即分居。在湖北公安西相传有“孙夫人城''。《西和志》称:“在孱陵东五里,汉先主孙夫人所筑,夫人与先主相疑,别筑此城居之。”所以清王士祯有诗:“刀光如雪洞房秋,信有人间作婿愁。"孙夫人归宁,据《华阳国志·刘先主志》,是刘备在攻雒城时,听从法正意见,主动把她送走的;当时刘备趾高气扬,根本不把孙权放在眼里。“(刘备)之在公安也,北畏曹操之强,东惮孙权之逼,内虑孙夫人兴变于肘腋之下"。“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正(法正)劝先主还之"。《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意同。元胡三省也认同:刘备每次到孙夫人处,心惊肉跳,“恐为所图也"。
综上所述,孙夫人不愿活守寡,乐得归吴,可是心却不甘,还企图挟带阿斗,所以才演出了一场截江夺斗的好戏。
本来这场戏可演完了,偏偏是《三国演义》又编造了少妻对老夫眷念,情切切,意绵绵,在得悉刘备秭归之败后,跳江自杀。民间传说有,孙夫人被骗归吴遭软禁,后来刘备东征时被遣送回蜀,谁料船到蟂矶,就传来刘备病死白帝城的噩耗,便在矶上悲愤而死。葬于蟂矶,亦立祠祀之。蟂矶,在安徽芜湖西七里,原在江心,属芜湖县,后因泥沙淤积,与岸相连,属无为县境。
实际上,孙夫人返吴后,不知下落了,估计未改嫁就死去;如再嫁,娶者必权贵,妻贵夫荣,夫荣妻贵,无论是随妻随夫都是能写进史传的。
-
鲁肃是谁?一个被忽视三国中最大智若愚的人 2024-01-30
-
刘禅如果死守成都,蜀国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2024-02-15
-
袁绍原本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最后为什么会拱手送给曹操 2023-12-28
-
蜀汉能战平张郃的除了魏延和姜维,还有谁? 2024-02-15
-
臧洪是什么人?为了家国大义而最终被困死在了城头上 2024-01-26
-
为何刘备不如曹操?原因竟然是这样 2024-01-20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