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为什么不能跟周瑜相提并论?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陆逊
- 别名:陆议,陆伯言
- 国籍:东吴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
- 出生日期:183年
- 逝世日期:245年3月19日
- 职业: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与吕蒙共同击败关羽、夺取荆州;夷陵之战破刘备;石亭之战败曹休
- 官职: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
- 爵位:华亭侯,娄侯,江陵侯
- 谥号:昭侯
- 中文名:周瑜(175年-210年)
- 别 称:周郎,周公瑾
- 字 号:字公瑾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县西)
- 出生日期:公元175年(乙卯年)
- 逝世日期:公元210年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辅佐孙策平定江东,赤壁破曹操,南郡败曹仁、提出征伐益州方案
- 爵位:都督、偏将军、南郡太守
- 追 尊平虏伯(北宋)典 故曲有误,周郎顾
陆逊为什么不能跟周瑜相提并论,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三国的东吴,先后有过了好几任都督,不过在这些人之中最厉害的就是周瑜和陆逊了。一说起周瑜和陆逊大家都是非常的清楚了两人都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军事家,他们战功卓著,在三国之中也是非常的有名的。但是这两人相比较而言,到底谁更厉害呢?
在人们一说起周瑜的时候先是想到的是赤壁之战之后就是诸葛亮的三气周瑜了。而且周瑜在死之前还大喊了几声,既生瑜何生亮,也是充满了悲情的。但是在历史上的周瑜,其实并不是这样子的。周瑜当年在随孙策打天下的时候非常的年轻,后来孙权继位之后帮助孙权在外征战,在内治国,也同时得到了孙权的重用。周瑜在赤壁之战打败了曹操,也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基础。
再来看看陆逊陆逊的功绩就是,在夷陵击败了刘备。当初吕蒙在偷袭荆州之后,又斩杀了关羽。刘备知道事情之后,非常的生气。之后更是用三年时间来准备伐吴的事情。但是令孙权没有想到的是,当时蜀汉的军队,气势庞大。于是孙权都有了投降的想法。在面对刘备的进攻的时候,孙权任用了非常年轻的陆逊作为东吴的大都督,让他来指挥东吴军队对抗刘备。刘备在夷陵的时候放下了巨大的军事错误,陆逊抓住了机会成功的击败了刘备,从此一战成名。
两人都曾经挽救东吴与危机存亡之中,而且二人都成为了东吴的大都督,那么真实的历史中究竟是周瑜更强,还是陆逊略胜一筹呢?从历史之中,二人的对比来看,可以发现一些比较有意思的事情。
首先两人对于究竟是主战还是主和,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当初在孙权刚刚继承哥哥的遗志不久之后,曹操便领军攻下了荆州,这时候刘备方面的诸葛亮想要通过和东吴的孙权联盟来达到共同抵抗曹操的目的。于是诸葛亮出使东吴,去完成他的政治目标。而此时在东吴的群臣之中,也分为了两派一派认为应该投降而另一派以周瑜为代表的自然是要求在长江上和曹操进行决战。而周瑜曾经跟随坚,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少,自然更多数人都同意在长江之上决战,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赤壁之战。
而和周瑜不同的是陆逊一般是保守的防守派。他既不主张主动进攻也不会轻易的让来犯之敌离开。陆逊和刘备的对战就可以很清晰地看到这一观点。而且陆逊本人谨小慎微,对于用兵之道非常的小心。不过在政治眼光上面或者说是在国家更远的战略眼光上面陆逊比周瑜还是差了很多的。他的眼光明显会比周瑜看的更短,而且认识的更浅,就拿他和刘备的作战来说,如果当时双方能够在一定情况下达成和解,那之后的蜀汉和东吴的合作还可以继续曹操就是难以抵御两人的进攻,那曹操就可以在孙刘联合的情况下很快的被打败。而且陆逊在收到孙权器重之,一只是能够独善其身的。不过在老年的时候,因为东吴皇位的继承人的方面,棋差一招,被卷入了风波之中,最后还是被孙权所排斥,忧郁而终。
另外,孙权本身就是一个疑心非常重的人,但是孙权能够信任周瑜,让他去带领整个东吴的军队和曹操对抗,足以看出周瑜对孙权的重要性。而最后陆逊的结局也可以看出其实陆逊对于孙权来说,并不是不可缺的人,也就是说就算是没有陆逊这个人孙权还会有其他的将领来带代替陆逊,但是很明显的是不可能有人来代替周瑜了,所以说周瑜和陆逊相比的话,陆逊不能相提并论。
-
曹节:魏帝曹丕的妹妹,她为何诅咒哥哥亡国? 2024-01-22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他想出过哪些谋略? 2023-12-27
-
丁原被杀为什么没有人替他报仇 作为失败者只是其中之一 2024-01-28
-
历史上张飞关羽刘备的关系怎么样?始终不离不弃 2024-02-14
-
韩馥到底有多窝囊?被袁绍吓得跑进茅房自杀 2024-01-29
-
虞翻是什么人?孙权为什么对他恨之入骨 2024-01-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