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治废王立武的真相是什么?
- 中文名:李治(628~683)
- 别称:小名雉奴
- 字号:字为善
- 国籍:中国(唐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628年
- 逝世日期:公元683年
- 职业:唐朝皇帝
- 主要成就:开创永徽之治,灭高句丽、西突厥等,唐朝版图达到极盛,唐朝疆域在其统治时期达到巅峰,设立安东、安南、单于都护府
- 年号:永徽、显庆、麟德、总章、弘道等
- 谥号: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 庙号:高宗
- 享年:五十五岁
- 在位时间: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 陵墓:乾陵
对李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名人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争议比较大,主要就是因为武则天这个女人的出现,让原本可以安然度过一生并且留名青史的李治,成为千古以来人们议论纷纷的人物之一。
关于他的议论当中,废除发妻王皇后一事,占据分量很大,让人十分疑惑,他废除王皇后难道仅仅就是被武则天迷惑,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么?似乎真相没有那么简单。
一、李治废王立武
在李世民去世时,曾叫诸遂良、长孙无忌和徐茂公担任托孤大臣,共同辅佐李治管理国家。三人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唐高宗李治时期也出现过短暂的“永徽之治”,继续了贞观之治的繁荣。
可惜一切好景不长,李治对自己小妈武则天十分着迷,还在当初李世民生病他去照顾李世民时,就与武则天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等到李世民去世,李治在感业寺见到武媚娘,更是所有思念袭上心头,一发不可收拾。王皇后当时跟随李治一起,所以对李治的心思很清楚,她知道李治明显对武则天有情。
当时的王皇后,正处于特殊时期,她不会生孩子,被萧淑妃争了宠,所以十分担心害怕。她想要借助武则天之手,对萧淑妃进行压制。
同时也为了讨好皇帝,王皇后将武则天从感业寺带到宫中,希望武则天能够帮忙一起收拾萧淑妃,夺回宠爱。
这个方法确实不错,很快皇帝李治就不喜欢去萧淑妃那里了,而是经常宠溺武则天,让王皇后完全懵圈。
时间一久,李治对武则天越来越宠爱,还生下孩子,武则天地位越来越高,一度威胁到王皇后与萧淑妃。
等到王皇后意识到这一切,已经来不及。一次武则天生下女儿,王皇后作为后宫之首去看望武则天,看完之后发现武则天女儿去世了。
李治看到女孩去世,又只有王皇后看过孩子,就将责任追究到王皇后那里,觉得就是王皇后害死孩子,至此,王皇后的地位江河日下,岌岌可危,皇后位置逐渐不保。
终于李治最后决定废王立武,前往寻求三个托孤大臣意见,托孤大臣中长孙无忌与诸遂良均不支持李治的做法,只有徐茂公支持,最后结局很明显,长孙无忌与诸遂良都被贬官,李治将武则天立为皇后。
废除王皇后之时,曾说王皇后被废理由是“无子嗣,罪大莫过于无子”,仅此而已。
二、废除理由
1、不会生育
通过上述事实经过,我想不难发现其中最简单的废除理由就是王皇后没有孩子,毕竟在古代,人们对子嗣十分重视,一旦一个老婆不会生孩子,即使在民间,也可以作为休妻理由,何况是皇帝家。
2、被武则天迷惑
武则天通过制造很多巧妙的意外事件,让李治对王皇后十分不悦,故而想废除王皇后。从这个角度而言,王皇后被废的原因就是李治已经被武则天迷惑,听不进去别人建议。
一个人一旦被迷惑,脑袋里总会傻乎乎的,正如现在人们所说的,在爱情里的人智商为零。
3、政治需要
李治当时处于一种特殊时期,他的江山是舅舅长孙无忌支持他坐稳的,可是长孙无忌的势力也直接影响到李治,李治如今羽翼丰满,想要独揽大权,不需要托孤大臣帮忙。
所以李治借助废王立武一事,很好地做到杀鸡儆猴,将长孙无忌等人进行打击,达到君主集权,让自己真正成为天下之主。
这个世界很有趣,有时候人们以为自己可以掌控一切,以为自己可以将所有事情搞定,结果最后发现所有只是一场梦而已。
李治以为废王立武之后,自己就能达到君主集权目的,无奈自己生病很多,最后国家大权转移到自己老婆武则天那里,还上演谋朝篡位戏码,让李治遭到千古诟病!
-
七朝元老郭子仪的结局怎么样?战场老将的大智慧! 2024-01-10
-
陈硕真是什么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2024-01-08
-
李旦:唐朝最恬淡的皇帝,一生主动禅位两次 2024-01-28
-
苏定方的功绩怎么样?唐朝真正的第一神将,曾一人扫荡三国 2024-01-15
-
狄仁杰被诬陷入狱,武则天后来是怎么把他放了的? 2024-01-29
-
郭孝恪作为唐朝名将,为什么打仗时会孤立无援? 2024-02-0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