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为什么会下狱?又是谁救的他
- 中文名:萧何(约公元前257~公元前193)
- 别称:萧相国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丰邑(今江苏丰县)
- 出生日期:约公元前257年(乙亥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93年7月8日
- 职业:丞相、政治家
- 主要成就: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制定汉律
- 代表作品:《九章律》
- 谥号:文终侯
- 地位:西汉开国第一功臣,汉初三杰之一
你们知道萧何为什么会下狱,接下来历史名人小编为您讲解
萧何跟刘邦的交情不用多说,在旁人眼里可谓铁得不能再铁了。但刘邦当了皇帝,与至交故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不能仅仅怪刘邦多疑,处在他的位置,看着谁都要重新掂量一番这人是否靠得住。萧何自然是毫无二心,但是当局者迷,他虑事毕竟不能面面俱到,有两次是靠着身边人的提醒才被刘邦放过。
一次是西汉初代王陈豨造反,刘邦亲征平叛。期间处死了韩信,为安抚丞相萧何,刘邦给他增加封户,配备卫队。有人赶紧劝萧何,这种敏感时刻,不但要推辞封赏,最好再拿出家产捐作军费。萧何照做了,刘邦果然很高兴。第二次是淮南王黥布叛乱,刘邦再次出征,百忙中不忘记多次派人打探萧相国在京城每天干啥子。有人给萧何出主意,趁机以低价强买百姓田宅,或者赊账,以此表现出胸无大志的样子。刘邦很满意。
萧何毕竟是丞相,出于职责,考虑的事情很多,不久之后还是惹了祸。原来刘邦平定黥布之乱回到长安,有百姓拦路喊冤。他们状告萧相国趁皇帝不在京城,强买大伙儿的田地房屋,还欠账不给钱。刘邦回到宫中,萧何来拜见,刘邦把百姓的诉状丢给他,哈哈大笑,说相国你得善后呀。此时刘邦半点也不怪罪萧何,只要他把糗事处理好就行了。
但萧何想到了正经事,趁机向刘邦进言。京城郊外的上林苑方圆三百多里,有很多空地长期荒废,萧何觉得可惜。他建议让附近百姓自愿开垦上林苑里的荒地,收完粮食留下秸秆,作为苑中放养动物的饲料,一举两得。客观来说,萧何的建议很好,但刘邦不这么认为,反而大发雷霆,质问萧何收受了何人的贿赂,竟然敢打上林苑的主意。当场把萧何交给廷尉处理,丢进了大牢。萧何大概很蒙圈。
萧相国都进了牢房,朝臣们吓了一跳,一时没人敢劝刘邦。过了几天,有个意想不到的人出面为萧何说情。这是一个皇宫侍卫官,史书没有记载名姓,只写作王卫尉。这天轮到王卫尉值班,就在刘邦身边站着。他趁刘邦空闲上前搭话,说萧相国犯了什么罪,陛下突然将他下狱?
刘邦气呼呼地说:当年李斯做丞相,深通君臣之义,有好事就归功于秦始皇,自己扛着招致骂名的事。萧何却不然,收受他人贿赂为民请命,博取好名声。是何居心!王卫尉不紧不慢说道:当面向陛下提出利国利民的建议,正是宰相分内之事。陛下为什么要怀疑他收人钱财呢?前两年陛下亲征平乱,萧相国镇守关中,以他多年的声望,振臂一呼,关中就不是陛下所有了。萧相国当时不作乱,现在反而贪图他人钱财跟陛下争名望,没道理呀。
刘邦被这个侍卫抢白了一顿,脸色阴沉很不高兴,但人家说得在理,他无法反驳。第二天,刘邦派人赦免了萧何。萧何年纪一大把了,战战兢兢,出了牢房就去拜见刘邦谢罪。刘邦还在生闷气,怼了萧何一顿,说行了行了,相国你为民请命,我没答应。我不过是个昏庸之主,你是贤明宰相。现在天下人都知道是我不对,你满意了吧。萧何被噎得翻白眼,不敢顶撞,唯唯诺诺离开。
这件事当然是刘邦误解了萧何。战国时代的齐国田氏家族深谋远虑,刻意施惠于民,抢走了姜齐的家业,刘邦自然知道前车之鉴,怀疑到萧何身上了。这个不用多说。倒是那个王卫尉令人惊奇,什么来头,竟然敢跟刘邦当场争辩,还说服了刘邦?
原来这个王卫尉,虽然没有留下名字,其实职务很重要,也是刘邦极信赖的人物。《文艺通考》记载了汉代的军制。汉初拱卫京师的中央直属部队分为南北军,南军负责保卫皇宫,又分为卫尉卫士、南北宫卫士、左右都候卫士等,南军总共七千多人,卫尉卫士就有六千人。卫尉就是皇宫主力卫队的大统领。这种职务依据古代惯例,都由国君最信任的异姓人担任。
《三王世家》有一段话:“古者天子,必内有异姓大夫,所以正骨肉也;外有同姓大夫,所以正异族也。”意思是,古代天子在朝内都重用异姓官员,监督同姓宗族;在朝外则重用同姓宗族监督他人。看来这个王卫尉正是刘邦亲信里的亲信,地位很不一般。有古代学者分析,王卫尉大概就是汉初名臣王陵的子侄。不管是不是,王卫尉说话的确很有分量,让萧何少受了很多罪。
-
汉章帝创东汉鼎盛局势之谜 2023-12-23
-
在吕后吕后称制的霸权下 汉文帝是怎么坐上皇位的 2024-01-20
-
汉献帝的一生有多身不由己?努力想掌权却被磨成了识相的傀儡 2024-02-04
-
汉献帝刘协有几个儿子?他儿子们结局如何? 2023-12-28
-
刘邦一共有几个兄弟?他兄弟的结局怎么样?他们有后人吗? 2023-12-29
-
刘邦为什么非常忌惮的王氏家族?原因是什么 2024-02-0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