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什么没有投靠袁绍?原因是什么
- 中文名:贾诩(公元147年~公元223年)
- 别名:文和
- 字号:文和
- 国籍:东汉→曹魏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
- 出生日期: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魏黄初四年)8月11日
- 主要成就:奇谋百出,算无遗策魏朝开国元勋
- 代表作品:《钞孙子兵法》《吴起兵法注》
- 官职:太尉
- 封爵:寿乡侯
- 谥号:肃侯
- 姓名:袁绍(?~公元202)
- 别名:本初
- 国籍: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南)
- 逝世日期:公元202年
- 职业:大将军、冀州牧
- 主要成就:统一河北,成为汉末最强的诸侯
- 治理河北政宽,百姓德之
- 葬处:冀州
- 爵位:邺侯
- 容貌:姿貌威容
贾诩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名人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我们知道在三国乱世,曹操作为当时枭雄,想要成功,光靠他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可能的,还需要人才。而曹操在选人和用人上也是不拘一格,唯才是用,但选择是双方的,不是说曹操想要谁来辅助他,别人就会来的。
乱世出英雄,三国乱世确实有很多的人才,但他们也都有自己的一套评断标准,也要给自己选择一个靠谱的主公才行,才能够在合适的平台上施展才华,实现人生的价值。那么今天就来看一看贾诩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才投靠曹操的?
在官渡之战前,当时的局势已经慢慢的明朗了,在北方最大的势力是袁绍,另外就是曹操。就出现这样一个局面,一些有识之士就有两个选,一个是投靠袁绍,一个是投靠曹操。
当时袁绍的实力强于曹操,袁绍作为中原的一面旗帜,来投奔他的人太多了,可以说是痛并快乐着,看曹操的那些中流砥柱的谋士都是从袁绍那里过去的,就知道袁绍手下的人才有多少了。
但人多了是非也多,很容易出事,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勾心斗角那是稀疏平常的,所以想要在袁绍那里出头是很难的,而袁绍最终的选择是和自己最为靠近的汝南帮,所以想要在袁绍那里施展才华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在袁绍那里看不到前途的人才,就想着去曹操那里谋一份差事,曹操对这些人也是来者不拒,只要是有才华,能打仗,有谋略,不管是三教九流也好,不仁不义也罢,统统都用。贾诩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投靠的曹操。
对于贾诩来说,他首先考虑的就是自己的人身安全,所以他对曹操就有了判断,后来曹操的表现,也充分的体现出了贾诩看人的准确性。
他之所以投靠曹操,有三个原因。一是曹操奉天子的命令征伐天下,是正义之师;二是袁绍实力强盛,我要是投靠,那一定是不会受到重用,虽然曹操比较弱,得到我之后肯定大喜,能够受到重用;三是曹操有着霸王的志向,一定不会在意私人恩怨,在四海之内证明品德。能够让我的信义道德名扬天下的人,正是曹操呀!在投降曹操之后,贾诩就被封为了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
不过曹操的手下谋士众多,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华,做到物尽其用,比如荀彧、荀攸、刘晔、程昱、郭嘉等,随便拿出来一个都是人才,能够得到其中任何一个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但是曹操却是能够得到那么多,贾诩在这样的众星捧月下,他的光芒下也就暗淡了。不过贾诩也有在赤壁之战前,劝阻过曹操,来离间韩遂和马超。
在曹操晚年之后,贾诩也参与到了太子之争中,他的一番话,让曹操下定了立嫡长子的决心,可以看出贾诩能够根据当时的形势,知道怎么做才能保全自己,还能够得到曹操的信任。他能够做到明哲保身,不结党营私,就连儿女的婚嫁都有意去避开达官显贵。把贾诩的智慧体现的淋漓尽致。
编者认为贾诩选择曹操,是因为他能够看清当时的局势,还能够看清自身的能力,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所以他才能够选对主公,选对平台,才能够真正的有机会施展毕生所学,找到用武之地,能够在繁华中不被荣华迷失双眼,这也是他自身能力的体现。
-
常遇春有多强?骑兵最强将领,却爱屠城杀俘虏 2024-02-08
-
年轻貌美的孙尚香走后,刘备为何娶了一个寡妇? 2024-02-06
-
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什么没有带上诸葛亮? 2024-02-12
-
比曹丕大3岁的郭皇后,一生没生育结局悲惨 2024-01-28
-
桃园三结义流传为千古佳话 他们的儿子结义的时候为何缺了刘禅 2024-01-03
-
曹丕为什么会逼死曹操麾下的三名得力干将? 2024-02-04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