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关羽报仇了吗?他用的什么理由杀掉养子刘封?
- 中文名:关羽(162年~220年)
- 别名:关云长,关长生,关公
- 所处时代:东汉末年
- 民族:汉
- 出生地:河东郡解良县(今山西运城)
- 出生日期:162年(延熹三年六月),待考
- 逝世日期:220年初(建安二十四年冬)
- 职业:将领
- 主要成就:白马斩颜良,襄樊败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
- 官职:前将军 假节钺
- 封爵:汉寿亭侯
- 谥号:壮缪侯
- 中文名:刘备(161~223.6.10)
- 别名:汉昭烈帝、汉先主、刘玄德、刘皇叔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
- 出生日期:公元161年7月16日
- 逝世日期:公元223年6月10日
- 主要成就:夺取两川、建立蜀汉、对抗曹操
- 庙号:烈祖
- 谥号:昭烈皇帝
- 在位 :221年4月—223年6月10日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三人中以刘备最有贤名。至于是真的贤名还是假的,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而刘备仁德,他们二人对待养子的态度就非常有意思了。曹操有三个养子,他们全都受到曹操的礼遇和重用,就连最不听他话的养子,曹操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观刘备,刘备只有一个养子,他一手抚养他长大,最后却将他杀死。
很多人提到刘备的时候,都会联想到刘备的儿子“阿斗”,也就是蜀汉后主刘禅。实际上早在刘禅出生之前,以为自己这辈子都生不出儿子的刘备,就已经收养了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为儿子了,他为这个孩子起名刘封。
众所周知,刘备的亲儿子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而他这位养子刘封却是个难得的人才。
刘封自幼习武,他性格刚猛,力气过人,二十出头的时候就跟随赵云、张飞扫荡西川,所到之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功卓著。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正面杠上了曹操,他自己不敢出战,便派出了他的好儿子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气得破口大骂:“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曹操就派人召他武艺最厉害的儿子曹彰来迎战刘封,只不过曹彰还没到,曹操就已经灰溜溜的撤军了。
曹操不是不会打仗,相反的是他在军事方面的统筹能力丝毫不输给他手底下的那些大将,他为何不跟刘封打,是不敢还是怕掉面子?说来说去,有一点是绝对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刘封很强!他强到令曹操忌惮,强到让曹操不得不搬出他武艺最出色的儿子出来迎战!
刘封的确很强,可他实力过强却成为了他的原罪,使得诸葛亮和刘备都对他起了杀心。很多人都愿意相信刘封之死的原因是他害死了关羽,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围襄樊时曾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相助,可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刚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了援助关羽,最后关羽战败被杀。这件事发生以后,刘备已对刘封有所不满,但他当时却并未处罚刘封。
次年,刘封与孟达不和,他抢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因关羽一事本就害怕刘备治罪,现在又受到刘封的打压排挤,最后他只好写了封辞职信给刘备,带着部将投降曹魏去了。刘封让刘备损失一员大将,刘备对他的不满和怨恨瞬间飙升到了极点。
孟达投降魏国后,曹丕派他夺取东三郡,孟达于是写信劝刘封投降,但被刘封拒绝。不论刘备是否知道这件事,但此时的刘备绝对是猜忌刘封的忠诚度的。
后来,刘封被孟达打败,回到成都后,刘备开始跟他算总账,责备他不救关羽和欺凌孟达之罪。诸葛亮也在此时劝刘备除掉刘封,他认为刘封刚烈勇猛,刘备死后无人能制服驾驭他。当时的刘备已经有了自己的亲儿子刘禅,将来蜀汉的帝位肯定是要传给刘禅的,试问刘禅能驾驭刘封吗?
最后,刘备赐死刘封,命他自尽,刘封只能叹息道:“我后悔不听孟子度的话。”说完他就自尽了。赐死刘封后,刘备反倒是伤心起来了,为刘封而哭泣,谁又知道他的悲伤几分是真几分是假呢?
刘备和关羽那可是拜把子的交情,关羽死了以后,他为何不第一时间就治罪刘封,而是等到刘封不断犯错之后,他再抓住所有的把柄向刘封问罪?况且,就算刘封有罪,他犯的是死罪吗?恐怕还是诸葛亮的话提醒了他,不为现在而为将来,强势能干的刘封是非除不可啊!
-
诸葛亮病死之后 司马懿为什么再也不攻打蜀国 2024-01-06
-
刘禅真的是千古一帝吗?真相是什么 2024-02-15
-
徐庶向曹丕举荐了谁?后来成了诸葛亮的克星 2024-01-13
-
夏侯霸是谁?与蜀有仇的夏侯霸为何投蜀? 2024-01-20
-
赵云为什么会拒绝寡妇樊氏呢?是嫌弃吗 2024-02-09
-
曹操煮酒论英雄是为了杀刘备吗?曹操有没有起杀心? 2024-01-25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