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英宗:元朝第一个推崇儒学的皇帝,最后为何被刺杀?
- 本名: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 别称:格坚皇帝、格坚汗
- 所处时代:元朝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时间:1303年2月22日
- 去世时间:1323年9月4日
- 主要成就:裁减冗官,行助役法,减轻徭役
- 信仰:藏传佛教
- 年号:至治
- 庙号:英宗
- 谥号:睿圣文孝皇帝
- 享年:20岁
- 逝世地:南坡(元上都以南三十里)
历史名人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元英宗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元英宗是十八岁登基的,但他驾崩的时候才二十二岁,在位才四年却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优秀的帝王。
大德七年二月二十二日,硕德八剌顺利降生,从出生起就一直跟在父亲仁宗身边受他的教导。因此硕德八剌顺受到充分的儒家思想熏陶,这让他从小就心怀天下,所思所想皆以天下为先。大概是硕德八剌顺长成了元仁宗心目中未来储君的模样,于是打算让他当皇太子。硕德八剌二话不说就去见了皇太后答己,以自己年龄小、能力不足为由,况且一直以来都是立嫡立长,没道理跳过他哥立他为太子。答己一听那哪成,年纪小才好控制啊!于是驳回了硕德八剌顺。
延祐三年,硕德八剌当了皇太子,既然太子有了那就要有个老师了,于是监察御史段辅、太子詹事郭贯等人就奏请皇上给硕德八剌选个合适的老师。元仁宗看大家这么关心他继承人的学业,哪有不同意的?大手一挥,准了!延祐六年,元仁宗有意让儿子慢慢接触朝中事物,就授予硕德八剌玉册,让底下的人无论何事都先报给皇太子处理,只需把处理结果奏报给他即可。
硕德八剌新手上任自然处处小心,他对中书省的大臣表明自己的担心,让他们一定要不吝赐教,都是为皇上解忧的,一定不要有什么不对的地发一定要立刻指出。多么谦逊的皇太子,中书省大臣心里一定很感动。
延祐七年正月二十一日,元仁宗去世。十天后,皇太后答己和右丞相铁木迭儿就迫不及待扶植十七岁的硕德八剌登基,改元“至治”,是为元英宗。
登基为帝
仁宗一死,答己太后就凭着太皇太后之尊迅速掌控中宫势力,迎回被罢免的铁木迭儿。铁木迭儿这个心胸狭隘,有仇必报,复任右丞相后,对从前弹劾过他的人大肆打击报复,朝中人人自危,一片乌烟瘴气。
元英宗不像他的祖辈那样本身声望高,压得住人,身边还有许多可用的亲信,这时候无异于孤立无援。唯二能用的除了没什么人脉的年轻宰相拜住,就剩大舅子铁失了。农历五月十一日,元英宗为了牵制太皇太后在朝中的势力,封了拜住做左丞相。元英宗自即位后关于朝廷中枢机构的人事安排问题上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答己怎么可能让他成长,矛盾就是这样产生的。
尽管有答己一党在一旁虎视眈眈,英宗还是迫切地希望能做点什么。直到至治二年八、九月,铁木迭儿、太皇太后相继去世,元英宗瞬间觉得压在自己头上的两座大山都消失了,他摩拳擦掌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来。元英宗从小就读儒学典籍,推崇用儒学来治理国家。于是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元英宗任命拜住为中书右丞相,是唯一的丞相。有了拜住、张圭等人的协助,元英宗开始进行改革,实施新政。
虽然在元英宗的新政下国内形势越来越好,但新政却损害了蒙古保守贵族的利益,引发许多贵族的不满,小动作也多了起来。于是元英宗决定清一清朝中铁木迭儿的势力,但随着清理的深入,很多案子被拔出萝卜带出泥,与铁失有牵扯的一桩贪污案也被捅到元英宗面前,本来元英宗还是很信任自己妻舅的,但是铁失怕呀,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先下手为强,在至治三年八月初四准备刺杀英宗,发动“南坡之变”。
元英宗准备从蒙古贵族势力盘踞地上都回大都,晚上决定在上都以南三十里里的南坡店过一夜,没想到铁失带领那些对他心有怨恨的守旧派联合铁木迭儿的儿子锁南潜入元英宗的住宿地先杀了拜住,再由铁失亲自闯入元英宗的幄殿将其杀害。可怜元英宗到死也没想到杀害自己的人竟然是自己最信任的大舅哥。一代帝王就这样匆匆陨落,可悲,可叹!
元英宗死后,元朝的汉化改革也遭到严重打击,这也敲响了元朝灭亡的丧钟,此后的元朝皇帝完全不懂得如何治理一个国家,国力日渐衰落,最终被名明朝的军队打败。
-
元朝皇帝的后宫佳丽为何让和尚“开红”? 2023-12-11
-
元朝真的近百年没有举行过科举考试吗? 2023-12-11
-
浅谈元朝的历史地位 2023-12-11
-
解救万千黎民 长春真人丘处机劝诫成吉思汗的历史真相 2023-12-11
-
倪瓒是谁?朱元璋为什么会处罚他? 2023-12-28
-
方国珍投向元朝后又投降朱元璋 方国珍最后为什么还能善终 2024-01-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