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时期的农民生活过的好不好 清军入关只能说是幸事
还不知道:明末农民生活的读者,下面历史名人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几百年了,汉人一直对满清的这段历史充满偏见,当然,满清时期确实也有不少政策措施是针对汉人的,但总体上而言,满清取缔腐朽的明王朝,还算是历史的进步,特别是对于苦难中的多数农民来说,满清的统治对他们来说算是幸事。明朝虽然前期朱元璋惩治腐败力度很大,但是没能够避明朝末期的根深蒂固的腐败。崇祯皇帝似乎很想要有作为,历史上,史学家认为这一时期“君非亡国之君,而臣皆亡国之臣”,可见明朝的灭亡与北宋不尽相同,从《水浒传》看来,北宋的腐朽是君臣合力造成的,可谓是君是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
明末农民的现状
做农民,明朝末年的农民是最艰难的。明王朝在崇祯接手的时候,本来就是一个烂摊子,再加上崇祯皇帝自己也能力不足,极希望改变现状却总是改变不了。正好遇上天灾不断,干旱和蝗灾几乎年年重演,农民苦不堪言,不是被饿死,就是起来反抗,成为流寇。李自成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脱颖而出的。
李自成是这时期的典型的农民起义军首领,为什么李自成轻轻一呼,就那么多人纷纷响应,来反抗明王朝呢?对很多农民来说,不反抗就意味着死亡。当时的农民,饿殍遍野,易子而食,生下孩子养不活,就丢弃在外面被人捡走吃掉。很多人不忍心吃自己的孩子,就和别人换孩子吃,这是常有的事。当时,陕北一带大旱,更兼蝗灾,颗粒无收,农民本就生活艰难,只好蓬草、吃树叶、树皮、草根,后来植物吃完了,就只好吃阴暗潮湿的土地上泛起来的一种白色的盐碱土或者石头。时间一久,土石无法消化,并且在肚子里下坠,人很快就死掉了。这样的日子,谁不愿意跟着去造反,反正是一死,弄好了还可以混口饭吃,所以,李自成才喊出口号,大批饥饿的难免就跑来入伙了。
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不是亡国之君吗?是的,他上位以后,确实做了不少励精图治的事。特别是才上位,就当机立断,处死了大宦官魏忠贤,铲除了魏忠贤的实力,做了第一件让人拍手称快的事。但是,崇祯皇帝其实也很有问题,《罪己诏》倒是没少下,可以只见他承认错误,就是不见他改正,朝政还是沿着旧事的老路继续滑坡,甚至滑得更快。
崇祯皇帝最大的特点是好疑忌,喜杀人。他在位十七年,几乎年年在杀人,一直在猜忌人。《罪己诏》中说得极好,对自己的错误认识很到位,但就是没有整改措施。李自成打进来了,崇祯皇帝惊慌失措,号召大臣捐款抗贼,大臣们个个喊穷,没有捐到多少钱。等李自成拿下北京城,发现大臣们家中有的是钱,而最有钱的,竟然是崇祯皇帝自己。不知道崇祯皇帝私藏了这么多钱想干什么,国家都快要亡了,还不及时拿出来抗贼,自己却跑到山上上吊去了,还悲痛地说: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总结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十七年不能算是很短的时间,可是除了除掉魏忠贤等宦官势力之外,崇祯皇帝的作为几乎屈指可数。固然,明朝的腐朽已经根深蒂固,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想要彻底挽救明王朝难度自然是很大。但是皇帝如果真的如自己在《罪己诏》中,说的一样,改正自己的错误,励精图治,十七年岁月也足以挽救一个风雨飘摇的王朝。六次下《罪己诏》,可惜每一次都停留在了知“罪”而不改上,就像是很多的小学生,每次都能够勇敢给老师承认错误,但是却决不改正。本质上来说,其实还是没有真正意识到错误,没有真正反省自己。临死的时候,他还在大呼:
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看来他确实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说明一个个的《罪己诏》,都恐怕是别人代笔所写,虽然崇祯皇帝自己肯定是同意了文章的内容,但是没有亲自书写,所以印象不深刻,因此看自己的《罪己诏》,就和看别人的故事一样,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而对于老百姓来说,不能过好日子的朝代就是最坏的时代,清军的入关,对他们来说,还是幸事。
-
明光宗是怎么当上太子的?在位一个月就突然离世 2024-01-26
-
朱元璋定下的15个不征之国中 朝鲜为什么会排在第一个 2024-01-03
-
他是大明开国第一名将,最后下场惨不忍睹 2024-01-04
-
谢成跟彭友文贪污为什么朱元璋不惩罚他们?原因是什么 2024-01-15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的故事 刘伯温为何能逃过一劫? 2023-12-29
-
刘伯温巧救雕花匠 2023-12-1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