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为了夺军政大权,装病不起当废人
- 中文名:司马懿(公元179年~公元251年)
- 别 名:仲达
- 国 籍:三国曹魏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温县)
- 出生日期:公元179年
- 逝世日期:公元251年
- 职 业:政治家,军事家
- 主要成就:抵抗诸葛亮北伐,屯田水利,平定辽东
- 屯田水利,灭公孙渊
- 官 职:太尉、太傅
- 谥 号:(文贞)→宣文→宣王→宣皇帝
- 庙 号:高祖
- 封 爵:舞阳侯
- 享 年:73岁
- 葬 处:首阳山
司马懿的手段到底有多狠你知道吗?不知道没关系,历史名人小编告诉你。
我们从小到大,在电视剧中看过各种不同版本的三国,在三国当中有很多很有魅力的人物,其中司马懿也是一个三国当中十分重要的人物。诸葛亮出山都被司马懿避而不战,最终兵粮不足只好撤兵。其实司马懿的军师人生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曹魏政权中的内部斗争当中。今天小编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司马懿在曹魏后期的军师手段吧。
曹丕去世之后由魏少帝上任,曹爽把握兵权,曹爽害怕司马懿势力会越来越大,就让魏少帝将司马懿升职,明面上升职,实际上司马懿却被剥夺了兵权。司马懿就装病装疯以避免曹爽继续害自己。曹爽也派人去监视,最后发现司马懿喝一碗粥都能够喝得全身都是,觉得司马懿确实是病得不轻,也就不把司马懿当一回事了。
装病很久的司马懿一直在等待机会,有一次让人提醒魏少帝到了祭拜祖先的时候了,魏少帝听了后就出城祭祖了。司马懿已得到魏少帝出城的消息,知道自己的调虎离山之计中的“虎”已经调出,就立马带着儿子,在内部包围了城池,并利用假诏令,一方面撤了曹爽的军中职务,一方面又逼降曹爽身边的人,最终。司马懿在曹爽投降之后,给曹爽安上了“谋反罪”,杀了曹爽,司马懿也就全面掌握了魏国的军政大权了。
司马懿步步为营,为自己的夺权大计装病强忍,为了找到更好的时机,主动找人调虎离山,为自己铲除异己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计谋上来看,司马懿确实是个出色的军师!在历史上,还有一个吴国的调虎离山的故事,小编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吴国当时由吴王僚当政,吴王僚有三个儿子,非常的骁勇善战,经常陪伴吴王僚保护他的安全。公子光虽然很想对吴王僚取而代之,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出手。公子光下面的一个谋士教伍子胥,伍子胥和公子光献出了一计调虎离山。首先让公子光向吴王僚建议可以派出吴王僚的其中两个儿子攻打楚国,同时派出另外一个儿子到周边国家当说客。这样一反面可以掠夺楚国,一方面可以让吴王僚的儿子们得到军功。吴王僚听到后觉得可行,就派出了三个儿子出发。公子光看到吴王僚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出城,就拍了杀手杀了吴王僚,自己坐上了王位,而在外的三个儿子听到父亲已经去世,也不敢再回国,只好投靠别国。
伍子胥和公子光提出的调虎离山之计,正是将吴王僚的三个勇猛如“虎”的儿子调离其身边,找到机会让杀手下手。伍子胥当时在吴国是非常受重用的,也发起过掘坟鞭尸的历史事件,但是可惜伍子胥死后9年,吴国就被勾践的越国灭亡了。虽然伍子胥向公子光献上的计谋成功了,但是这种弑君的操作,小编看来,还是不为天下人所认同的,你觉得呢?
-
姜维与诸葛瞻为什么没有对黄皓下手?是他们没有能力吗 2024-02-14
-
罗宪在蜀国最后时期为什么选择跟东吴血战到底? 2024-01-26
-
张郃被诸葛亮射杀后,蜀汉里谁最开心? 2024-01-17
-
如果再给诸葛亮多活十年的话 蜀汉能不能统一天下 2024-01-30
-
刘备生前为什么不重用赵云呢? 2024-01-29
-
刘备落魄时,水镜为什么不提司马懿? 2024-01-11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