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到底有什么样的能耐 刘邦为何对张良佩服得五体投地
- 姓名:张良
- 别名:留文成侯、张子房
- 字号:子房
- 国籍:中国(汉朝)
- 出生地:城父
- 出生日期:公元前250年(庚午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86年
- 职业:政治家、谋士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助刘邦建立汉朝,助刘盈保住太子之位
- 爵位:留侯
- 谥号:文成
- 姓名:刘邦(256.12.28~195.6.1)
- 别名:刘季、汉高祖、汉高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沛郡丰邑中阳里(今徐州丰县)
- 主要成就:反抗暴政,推翻秦朝,楚汉之争取得胜利,建立汉朝
- 代表作品:《大风歌》《鸿鹄歌》
- 逝世年龄:62岁
- 谥号:高皇帝
- 庙号:太祖
- 陵墓:长陵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邦和张良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名人小编一起欣赏。
汉高祖刘邦开创西汉王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因为被项羽立为汉王,所以建国时定国号为“汉”,但是,为了和后来刘秀建都洛阳的“汉”相区别,历史上称为“西汉”。
刘邦出身农家,早年当过亭长,为人豁达大度。
作为开国皇帝,刘邦登上帝位,一切都百废待兴,忙得不可开交。他封赏了二十多位大臣,其余的还一时来不及封赏。但那些没有得到封赏的大臣们心急如火。他们辛辛苦苦地跟着汉王打天下,吃了苦,流了血。现在汉朝建立了,他们以为会很快身居高位,荣华富贵,没有想到皇帝把这件事放在脑后不提了,当然是怨气满腹。
一天,刘邦在洛阳南宫附近看见很多将军聚在一起嘀咕什么,等他走近他们的时候,就停止了议论,只见将军们的脸上带有埋怨的神色。
刘邦感到奇怪,找来了张良,问:“你看见那些人了吗?他们在说些什么?
刘邦即位称帝后,封张良为留侯。张良的一些谋略对刘邦稳固江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这么说,刘邦的天下,一半是他的功劳。
张良一向料事如神,他似乎有些不客气,如实地对刘邦说:“陛下斩蛇起义,白手起家,全靠这些将士们出生入死 才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打败了项羽,夺得了帝位,您位居天子,本来大家都是有功的,将军们最关心的就是授予官位和分封土地。而你封功臣却只封了一些老朋友和你喜欢的人,你不喜欢的人尽皆诛杀了所封的都是故人,所杀的都是仇敌,将军们一边盼着陛下尽快对他们进行分封,边又担心土地有限自己得不到封赏,还有一些人害怕平时得罪过陛下,会遭到陛下的处罚。所以他们聚集在一起密谋发难。要是处理得不合适,就会发生内乱。难道陛下忘了垓下一战后,为了庆祝胜利,大摆酒席,宴请群臣,酒酣耳热之际,陛下向众人提问时的事情?
一句话让刘邦想起那时的情景。当时借着酒劲儿,他问大家,他如何能得天下,而项羽又如何失去天下?
有的大臣恭维说:“陛下获天时、占地利。有上苍保佑,有神灵扶持,显示了真命天子的本色。”有的大臣补充道:“陛下更有人和,有功必赏,有过则罚,赏罚分明,故而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夺取天下。而项羽却嫉妒有才能的人,谁有本事就怀疑谁,打了胜仗也不记功,得到了土地也不给记功,因此,他才会失败。”
这时,刘邦吃了一惊,他刚做了汉朝的皇帝,天下初定,没有想到现在会因为封赏问题居然有人出来造反。
刘邦开始着急了,他忧心忡忡,问:“事到如今,该如何收拾呢?”
张良不慌不忙地说:“陛下不必惊慌,事情只要了解其本质后,总是有解决的办法。我有一计,可以对付这个局面。陛下请告诉我,平时您最恨的而且将军们都知道的人是谁?”
事已至此,刘邦只得如实相告:“我最恨的人是雍齿。此人作战勇猛,立过许多战功,在将士们中也有威望。可是他依仗着自己的功劳,说话不顾君臣之礼,几次让我在大臣面前难堪,使我受辱。我真想把他给杀了,以解我心头这口恶气。但想到那时正是用人之际,也就忍了。”
张良拍手笑道:“这就好了,陛下马上封雍齿为侯,那些拥有战功而担心陛下为难他们的人,看到陛下分封了自己最恨的人,就会消除一切顾虑,再也不会造反了。”
刘邦一时没有表态。雍齿是何方人氏?原来他和刘邦是同乡,出身豪强,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随刘邦起兵反秦。刘邦打败秦军后,任命雍齿驻守丰乡。雍齿经魏国人周市诱反,遂行背叛刘邦,后来几经反复后,又再次归向刘邦,因他曾经立过许多战功,所以,刘邦始终没有杀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刘邦怎么能封赏他呢?
张良见刘邦没有说话,继续帮他分析当前的形势和利害关系。张良并不着急,他知道刘邦最后会听从他的建议的。因为刘邦进占咸阳后,见到秦宫室里的豪华的帷帐、狗马、珍宝和成百上千的美丽的宫女,就留恋起来,想长住宫中。樊哙劝说刘邦,刘邦不肯听。张良也极力劝说,刘邦终于听从劝告,退到霸上,得到了秦民的拥护。不久,项羽西进,打算进兵攻打刘邦固守的函谷关。
张良曾在项羽的叔叔项伯杀人后掩护过他,所以,项伯听到项羽要发兵的消息后,连夜到汉军中要张良赶紧逃命。张良认为丢下刘邦逃命不仗义,于是拉项伯去见刘邦。一方面说服刘邦委曲求全,一方面请项伯回去向项羽说情。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在鸿门宴上卑辞表示臣服,项庄舞剑想加害刘邦时,项伯又出来掩护刘邦这才得以脱身逃出虎口。
公元前204年,刘邦被项羽包围在了荥阳,刘邦为摆脱困境,打算用郦食其的计谋,复立六国的后裔,牵制项羽。张良回来后,拿过刘邦面前的筷子,一条条为刘邦陈述利害。张良说现在很多人跟随你四处奔走,就是想以后得到封地。如果你现在扶植六国后裔,等于把这些人的希望灭掉了,他们以后还要重新侍奉原来的君主。这些人肯定会离开你的。刘邦听了,马上改变了主意,把刻好的印信也销毁了,有许多事情,刘邦都是最后采纳了张良的建议。所以,这一次张良心里也有数。果然不出张良所料,刘邦采纳了张良的计策,说:“就按照你说的去做吧。”
于是,刘邦赶快下令封雍齿为什邡侯。一方面叫丞相御史办理定功行封手册一方面置酒,亲自款待雍齿。刘邦当着大臣和将军们的面,封雍齿为什邡侯,又让丞相、御史加快定功封赏的进度。
雍齿做梦也没有想到会这样。什邡侯虽然不大,但食邑二千五百户,毕竟也是独占一方的诸侯国,并且荫及三世子孙。他相当于捡了一个什邡侯来当,连忙到什邡走马上任去了。
在这之前还准备闹事的将军们吃过酒宴,高高兴兴地说:“雍齿都能封,我们还有啥话说呢。现在好了,什么都不用担心了,我们就等着陛下的分封奖赏吧。”张良的这一计策,平息了这场将要发生的叛乱,将军们的怨言也没有了。
张良屡次向刘邦献策,刘邦的军队也因此屡战屡胜,所向披靡。刘邦很赏识他,常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受到了刘邦的另眼看待。
张良能够考察人的本质,顺应人的性情。做到反顾而回溯以往,回首察验未来,知古知今,了解对方,又知道自己。
其实,任何智谋的运用和成功,一定要以顺应他人为前提。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避讳什么等都要胸中有数,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对症下药,采取方案,才能制服他人。事情就一定会成功。知人者智,而在知人之下再运用智谋,成功的概率就会很大,至少也能免于失败。
-
孙坚三国最厉害的战将,他是什么结局? 2024-02-09
-
勾践卧薪尝胆 2023-12-08
-
宋仁宗早年有三个儿子 最后为什么将皇位传给养子 2024-02-09
-
明朝末代人物,揭秘长平公主的悲惨一生 2024-01-06
-
伍子胥过昭关 2023-12-08
-
福尔康的历史原型是谁?他是什么身份 2024-01-12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