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昭:薄太后唯一的亲弟弟,汉文帝为何要杀他?
- 本 名:薄昭(?~公元前170年)
- 所处时代:西汉
- 民族族群:汉族
- 出生时间:不详
- 去世时间:公元前170年
- 主要成就:帮助汉文帝登基,力保周勃等
- 姐姐薄姬:(薄太后)
- 外甥:汉文帝
- 爵位:轵侯
- 官位:车骑将军
- 姓名:刘恒(公元前202~公元前157)
- 别称:汉文帝
- 国籍:中国(汉朝)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长安
- 出生日期:公元前202年
- 逝世日期:公元前157年6月
- 宗教信仰:黄老之学
- 主要成就:稳定汉初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利发展经济,开创“文景之治”
- 谥号:孝文皇帝
- 庙号:太宗
- 典故:亲尝汤药
- 陵墓:霸陵
今天历史名人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文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刘恒的舅舅叫薄昭,是薄太后的唯一的亲弟弟,一直以来都对外甥刘恒很是照顾,所以刘恒对舅舅的感情也很好,后来刘恒被封为代王,舅舅薄昭又义不容辞地追随他去了封地,一直陪伴着刘恒从代王到皇帝。但是后来,薄昭犯了罪,刘恒虽然想要偏袒舅舅,但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所以并不好包庇,你知道汉文帝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吗?
刘恒在称帝之后,将有恩于他的舅舅薄昭被封为轵侯,并任命为东骑将军,成为显贵的皇亲外戚,刘恒当时实施的是一些有利于人民生活的,休养生息的政策,但由于新政损害了权贵们的利益,以薄昭为首的权贵们就联合抵制,不愿意让新政继续实施下去,另外,太原一带还发生了叛乱,在刘恒的安排下,大将钟毓前往平叛。
不久,钟毓大胜,向京城传来捷报,刘恒非常高兴,于是命薄昭率领一众老臣至城外迎接,但薄昭却将钟毓绑回府中,要他上书认罪,向皇帝讲明当中是由,还要给被他斩杀的薄贵披麻戴孝。原来,此次叛乱的领头人正是薄贵,他也是薄昭的亲侄儿,而太原正是薄昭的封地,因为薄昭身居要职,常年在皇宫里,所以他让命薄贵为太原总管,代替他行使在太原的权力,管理太原,因为刘恒的新政让薄昭的利益受损,所以薄昭命令薄贵不让新政在太原实施。
一来二去的,就产生了这样的后果,钟毓竟把薄贵杀了,薄昭也认为自己是皇帝的亲舅舅,所以并不给钟毓好脸面,直接绑了他,而钟毓不光拒绝认罪,还据理力争,向皇帝解释,直说得薄昭哑口无言,恼羞成怒的薄昭,竟然一刀结束了钟毓的性命。钟毓的夫人知道这个消息后,立马进宫喊冤,汉文帝这才知道出了大事,于是马上下令拘捕薄昭,准备于午门外问斩。
朝堂上的大臣说法不一,汉文帝不知道该怎么办,杀了也不合适,不杀也难泄民愤,刘恒陷入两难之境,只好先安慰钟夫人,承诺厚葬钟毓,待葬礼结束后,再惩治薄昭。紧接着,刘恒又命张苍带着毒酒前往薄昭府中,劝他自杀以谢罪。薄昭知道了刘恒的来意后,大骂刘恒忘恩负义,说自己曾经辅佐他多么不容易,现在这么不讲情意,还说,钟毓之死全因刘恒的新政实施不当,搞得刘恒很是头疼,另外,薄昭的仆人又赶进宫去向薄太后禀告了此事。薄太后心疼弟弟薄昭,就以皇太后之命赦免了薄昭,接着又到未央宫去,对刘恒好一通斥责。
而被杀钟毓夫人听说薄昭被赦后,感到万般绝望,似乎没什么办法了,于是留下遗书和未满月的儿子,上吊自尽了,钟夫人死后,张苍作为支持钟毓的人,他披麻戴孝,又抱着钟毓的儿子上殿鸣冤,并且把钟夫人的遗书上交给了刘恒,刘恒看了遗书后,愤怒不已,下决心一定要斩杀薄昭,但如果随便斩杀薄昭,薄太后肯定会不高兴的。
于是便听从了张苍的计谋,命人于偏殿为薄昭设立了灵堂,并命几个侍卫守在灵堂两侧,然后他一身素缟站在薄昭的灵位前,传昭薄昭,之前薄昭已经被赦免了,心想应该是没事了的,所以薄昭听到召见后就毫无顾忌地跨进了偏殿,结果他看到一身缟素的刘恒正在一个灵位前哭泣,近前一看,灵牌上写的竟然是自己的名字,此时才发现事情不妙,但深知自己已经没有退路,所以便拿起刀来自杀而死,汉文帝以此处理了舅舅犯罪的事情。
-
老话常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王莽篡汉之后为什么要杀自己的儿子 2024-02-15
-
汉文帝刘恒:以皇帝身份载入“二十四孝”的人 2024-01-24
-
汉景帝废立太子刘荣背后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2024-01-10
-
刘志:东汉最无耻皇帝,靠妻子当上皇帝结果灭她满门 2024-01-10
-
金赏是谁?他为什么把自己的妻子送给匈奴? 2024-01-23
-
西汉名将周亚夫:真正的将军绝食而死 2023-12-23
朝代 | 都城 | 建立者 | ||
---|---|---|---|---|
夏朝 | 安邑 | 大禹 | ||
商朝 | 亳 | 商汤 | ||
周朝 | 西周 | 镐京 | 周武王姬发 | |
东周 | 洛邑 | 周平王姬宜臼 | ||
春秋 | - | - | ||
战国 | - | - | ||
秦朝 | 咸阳 | 始皇帝嬴政 | ||
西楚 | 彭城 | 西楚霸王项羽 | ||
汉朝 | 西汉 | 长安 | 汉高帝刘邦 | |
新 | 常安 | 王莽 | ||
玄汉 | 宛城 洛阳 长安 |
汉更始帝刘玄 | ||
东汉 | 洛阳 | 汉光武帝刘秀 | ||
三国 | 曹魏 | 洛阳 | 魏文帝曹丕 | |
蜀汉 | 成都 | 汉昭烈帝刘备 | ||
东吴 | 建业 | 吴大帝孙权 | ||
晋朝 | 西晋 | 洛阳 | 晋武帝司马炎 | |
东晋 | 建康 | 晋元帝司马睿 | ||
五胡十六国 | - | 见五胡十六国表 | ||
南 北 朝 |
南朝 | 刘宋 | 建康 | 宋武帝刘裕 |
萧齐 | 建康 | 齐高帝萧道成 | ||
萧梁 | 建康 | 梁武帝萧衍 | ||
南陈 | 建康 | 陈武帝陈霸先 | ||
北朝 | 北魏 | 平城 | 魏道武帝拓跋珪 | |
洛阳 | 魏孝文帝拓跋宏 | |||
东魏 | 邺 | 魏孝静帝元善见 | ||
西魏 | 长安 | 魏文帝元宝炬 | ||
北齐 | 邺 | 齐文宣帝高洋 | ||
北周 | 长安 | 周孝闵帝宇文觉 | ||
隋朝 | 大兴 | 隋文帝杨坚 | ||
唐朝 | 长安 | 唐高祖李渊 | ||
五代 十国 |
后梁 | 开封 | 后梁太祖朱温 | |
后唐 | 洛阳 | 后唐庄宗李存勖 | ||
后晋 | 开封 | 后晋高祖石敬瑭 | ||
后汉 | 开封 | 后汉高祖刘暠 | ||
后周 | 开封 | 后周太祖郭威 | ||
十国 | - | 见五代十国表 | ||
宋朝 | 北宋 | 开封 | 宋太祖赵匡胤 | |
南宋 | 临安 | 宋高宗赵构 | ||
契丹 辽朝 西辽 |
上京 汴京 虎思斡耳朵 |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耶律德光 辽德宗耶律大石 |
||
大理国 | 太和城 | 大理太祖段思平 | ||
西夏 | 兴庆府 | 夏景宗李元昊 | ||
金朝 | 会宁 |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 ||
中都 | 海陵王完颜亮 | |||
开封 | 金宣宗完颜珣 | |||
元朝 | 大都 | 铁木真 元世祖忽必烈 |
||
明朝 | 北京 | 明太祖朱元璋 | ||
清朝 | 盛京 北京 |
清太祖努尔哈赤 清太宗皇太极 |